英文名称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特发性肝内外胆管炎症和纤维化导致多灶性胆管狭窄、慢性胆汁淤积综合征、门静脉高压和最终肝衰竭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10%~30%的患者还会发生胆管癌。主要累及年轻人,平均诊断年龄是40岁,并且70%的患者是男性。国外报道PSC常常伴有炎症性肠病(约70%),特别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一)生化检查
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ALP、γ-GT活性增高,且持续超过6个月;血清转氨酶通常正常,或可升高2~3倍正常值上限,显著升高的转氨酶水平需考虑存在急性胆道梗阻或重叠有AIH可能。
(二)免疫学检查
1.血清免疫球蛋白
30%的患者可出现高γ球蛋白血症,50%的患者可伴有IgG或IgM水平的轻至中度增高,部分PSC患者可见IgG4轻度增高(9%~36%),需与IgG4相关胆管炎鉴别。
2.自身抗体
超过50%的PSC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多种非特异性自身抗体,对PSC无诊断价值。
(三)影像学检查
1.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表现为局限或弥漫性胆管狭窄,“串珠”样改变,显著狭窄的胆管在MRCP上显影不佳,表现为胆管多处不连续或呈“虚线”状,病变较重时可出现狭窄段融合,小胆管闭塞导致肝内胆管分支减少,其余较大胆管狭窄、僵硬似“枯树枝”状,称“剪枝征”。
2.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典型表现为肝内和/或肝外胆管弥散性、多灶性环状狭窄;短带状狭窄;憩室状突出;胆管壁僵硬似铅管样、狭窄上端的胆管可扩张,呈串珠样表现,进展期患者可显示长段狭窄和胆管囊状或憩室样扩张,但肝内胆管广泛受累时可表现为枯枝样改变。ERCP更有助于判断肝外胆管梗阻及严重程度。
3.经腹超声检查
可作为PSC的初始筛查,协助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癌、继发性胆管炎及术后胆道狭窄等与PSC有相似临床症状疾病的鉴别。
(四)肝脏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表现早期非特异,只提示胆道损伤,晚期表现为胆道系统的纤维化改变,累及整个肝内外胆道系统,胆管纤维化呈节段性分布,狭窄与扩张交替出现,肝内小胆管典型改变为胆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同心圆性“洋葱皮样”纤维化。
PSC的治疗没有特异或有效的方法。改善症状可采用机械性(内镜下ERCP进行球囊扩张治疗胆道狭窄、短期胆管支架植入进行胆汁引流、鼻胆管引流)、外科性(胆道重建、胆肠内引流术、正位肝移植)、内科性(免疫抑制剂、抗纤维化、利胆药、抗生素)方法。应在发生胆管癌和晚期肝衰竭之前就考虑肝移植,然而术后有20%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