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retroperitoneal abscess
腹膜后脓肿(retroperitoneal abscess)常继发于邻近器官的炎症、损伤穿孔、手术及败血症等。腹膜后脓肿来源于腹膜内的器官或腹膜后邻近的器官,以肾脏最常见,胃肠道次之。大多数患者都有免疫抑制症状,如糖尿病、恶性肿瘤和慢性肾衰竭等。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脓肿一般局限于病变器官附近,可向上、下及脊柱对侧延伸。
腹膜后脓肿可根据腹膜后间隙的位置分为5类:肾周脓肿、上腹膜后脓肿、盆腔脓肿、腹膜后盆腔联合脓肿、局部肌肉骨骼脓肿。
1.血液检查
血白细胞增多,败血症时细菌培养可阳性。
2.尿液检查
尿常规一般正常,如尿检有蛋白、脓细胞及细菌则提示同时有肾盂肾炎、肾周围脓肿。
3.B超检查
操作简便,为首选检查方法,可探及腹膜后某区域的液性暗区,并可确定其大小、部位。
4.CT及MRI
CT和MRI的诊断敏感度分别可达88.5%和100%,能提供脓肿的准确位置,并显示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5.穿刺检查
在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抽液,行脓液生化、病理学、细菌培养等,或向脓腔内注入造影剂了解脓腔的大小及形态。
手术与引流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并辅以抗生素。大部分脓肿可在B超或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于病情较重、脓肿较大应及时手术切开或腹腔镜下经腹引流,并积极治疗原发病。脓肿直径小于3cm,临床症状较轻者,可单用抗生素治疗。应在确诊后,立即使用经验性抗生素,直到获得培养结果。轻到中度感染者,单药可选择头孢西丁、厄他培南、莫西沙星、替加环素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联合用药可选择甲硝唑联合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重度感染者可选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或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