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small intestinal diverticulum
小肠憩室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数无临床症状,但少部分可出现各种并发症。根据发病机制,憩室可分为先天性憩室与获得性憩室两种,先天性憩室以Meckel憩室最为常见。获得性憩室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多为肠黏膜从肠壁软弱处疝出;继发性多因邻近组织炎症牵扯所致。憩室多发生于小肠系膜缘,而Meckel憩室则发生于小肠对系膜缘。小肠憩室好发部位依次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
憩室产生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多认为因先天性肠壁局限性肌层发育不全或薄弱,在肠内突然高压,或长期持续、或反复压力增高时,肠壁薄弱处黏膜及黏膜下层突出形成憩室。肠壁外炎症组织形成的粘连瘢痕牵拉亦可导致憩室发生。故不同类型的憩室,其产生原因也有所不同。
(一)十二指肠憩室
是小肠憩室中最多见的,也为第二位多见的肠憩室。人群中发生率为2%~22%。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50~60岁为多见。局部肠壁薄弱和肠腔内压力增高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憩室可位于十二指肠任何部位,但好发于降部。66%~95%发生于十二指肠内侧,于胆总管开口处2.5c m 范围内,亦称为肝胰壶腹周围憩室,与该处有胰管、胆管、血管通过且肌层较薄弱有关。位于十二指肠球部的大多为假性憩室,由于球部溃疡痊愈后瘢痕收缩及局部肠壁变弱所致。腔外憩室较腔内憩室多见,腔内型又称Windsock憩室,部位多在十二指肠第二段。
绝大多数患者无症状,约10%患者主诉上腹胀痛不适,伴恶心嗳气,饱食后加重,并发炎症或溃疡时,症状较重或持久。憩室部位可有压痛、肝胰壶腹周围憩室约有27%伴发胆石症,亦可引起胆总管梗阻、胆管炎、复发性胰腺炎。其他并发症为出血与穿孔,均不常见。出血可由于憩室黏膜糜烂或血管发育不良所致,也可因穿透附近的肠系膜血管引起。穿孔可至门静脉、胆道或胰腺,引起脓肿。十二指肠腔内憩室可并发部分或完全性十二指肠梗阻。细菌过度生长可导致腹泻。
憩室的诊断依赖于X 线钡餐检查,如检查未发现憩室而出现下列情况时需重复钡餐检查:①1小时以上尚有钡剂滞留;②腔内有不规则图像。内镜检查不易发现憩室,但对腔内憩室的诊断有意义。憩室常与消化系统其他疾病同时存在,如有腹部症状应首先考虑由后者所致。
无症状的憩室无须治疗,有症状者又与腹部其他疾患同存时,先治疗后者。如果症状确系憩室所致者,则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包括调节饮食,制酸解痉,体位引流。除非有难以控制的并发症或癌变,一般不考虑手术。尤其是憩室周围解剖位置复杂时,手术更应慎重。
(二)Merkel 憩室
为位于回肠末端的真性憩室,系胚胎期卵黄管之回肠端闭合不全所致。男女发病率相当。尸检中发现率为0.2%~4%,典型的憩室是指状,直径小于回肠,长约0.5~13cm,距回盲瓣2~200cm,平均80~85cm。半数的憩室含有异位组织,其中70%~80%为胃黏膜,其余为胰腺、十二指肠、胆道、空肠及结肠黏膜,幽门螺杆菌可存在于异位胃黏膜内,导致感染。
大部分患者无症状,出现并发症时产生相应症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30%。男性多见,大多发生于10岁前,1岁以内的占1/3。当憩室突向肠腔内时,可引起肠套叠及阻塞性肠梗阻。异位胃黏膜能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产生憩室消化性溃疡与出血,均是儿童病例常见的并发症。90%合并出血的患者中,憩室内均有异位胃黏膜存在。由于异位胃黏膜对锝(Tc)元素有浓聚作用,故可用99 mTc扫描诊断本病,其特异性为88%。憩室炎是成人中常见的并发症。憩室无系膜附着,在腹腔内无固定位置,如位于右上腹,常误诊为胆囊炎;位于右下腹,类似阑尾炎,如在阑尾旁发生炎症,可穿孔形成憩室阑尾瘘。诊断常不容易,大多为无意中发现。X 线钡餐摄片常由于憩室炎症和梗阻不易填满而不显影。婴儿和儿童如有腹部症状,无痛性的消化道大出血,小肠梗阻或腹膜炎,鉴别诊断时均应考虑此病。手术切除适应证为出血、梗阻、炎症或穿孔。大多数无症状Meckel 憩室无需治疗。
(三)空、回肠憩室
本病少见,X 线钡餐发现率在1%左右,中年以上者多发,男性略多于女性。单发性憩室多无症状,多发性憩室内有大量细菌繁殖时,可有消化不良症状,如腹痛、胀气、腹泻及吸收不良,并出现消瘦、贫血和脂肪泻。空回肠憩室病是引起小肠吸收不良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并发症少见,有急性炎症、出血、穿孔、小肠梗阻和憩室内癌肿。X线钡剂造影有诊断价值。无症状者不必治疗,凡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应及时手术切除。急性炎症合并肠菌过度繁殖时可选用口服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及甲硝唑治疗。
X线钡剂造影为诊断小肠憩室的有效措施,其中空肠憩室可口服钡餐,而末端回肠憩室应钡剂灌肠。钡剂造影时,憩室为一光滑球形阴影,位于肠系膜侧,常有一宽大的开口。多发憩室病例,可见多发性圆形、边缘光滑的钡块,如同一串葡萄样,其内常无黏膜皱襞,肠蠕动功能也受到影响。X线检查时应与腹腔内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肠梗阻、胆、肾结石以及Meckel憩室等。合并有出血时,也可行血管造影或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以明确出血部位。如有脂肪和维生素B12代谢障碍,需作小肠内容的细菌培养。
1.十二指肠憩室
无症状的憩室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若有症状,一般宜进食易消化食物,可给予抑酸、解痉、体位引流等措施,除非内科治疗难以控制并发症,一般不考虑手术。
2.Meckel憩室
无症状的Meckel憩室不主张做预防性手术治疗。在其他腹部手术中发现Meckel憩室,应予切除。有出血、穿孔或梗阻等并发症时应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尽可能将整个憩室切除,合并出血时通常需将包含憩室的肠段切除。
3.空、回肠憩室
憩室小且无症状,无需特殊处理。有脂肪泻、贫血时,可给予抗生素、补充消化酶制剂、维生素等治疗。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或有并发症时,可考虑手术。单发憩室仅行憩室切除即可。若憩室多发,且分布小肠各段难以完全切除时,可将含有大憩室的肠段切除,而不必处理小憩室,以免造成吸收不良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