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便秘(constipation)是一组症状,表现为粪便干硬、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费时、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和需要辅助排便)。上述症状若同时存在两种以上时,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排除后两者原因的便秘即可诊断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
正常的排便过程主要依赖肠道动力、分泌、内脏感觉、盆底肌群和肠神经系统等协调完成。正常结肠运动以节段性和推进性蠕动收缩为主,粪便向直肠肛门推进主要依赖结肠肌间神经丛、肠Cajal间质细胞和肠神经递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肠推进性蠕动收缩来完成。粪便排出由盆底肌群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协调完成。
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长、生活方式、心理压力等。根据病理生理学机制可将患者分为排空迟缓型、排便障碍型和混合型。
(一)排空迟缓型便秘
又称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多见于女性和老年人。是指肠内容物从近端结肠向远端结肠和直肠运动的速度低于正常人,这种异常被证明与异常的肠道动力有关,其机制包括结肠高幅推进性收缩数量减少和远端不协调的运动增多,可能存在肠肌间神经丛的异常(如Cajal间质细胞数量减少)和肠神经递质(如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5-羟色胺)水平下降。
(二)排便障碍型便秘
又称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是指粪便堆积于直肠内而不能顺利地从肛门排出。可分为盆底肌群张力过高(不能松弛或松弛不良或矛盾运动)及肌肉张力过低(巨直肠和严重的盆底下垂)。这些异常包括横纹肌、平滑肌功能不良和动力障碍、直肠感觉损害、中枢或盆腔阴部神经功能异常等。
(三)混合型便秘
兼备以上两型的原因和特点。
(一)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甲状腺素、血清钙等。
(二)结肠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黏膜是否存在病变,并可做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三)特殊检查
包括胃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排粪造影,球囊逼出试验,结肠压力监测,放射性核素直肠造影、盆底肌电图和肛门超声内镜检查等。
治疗目的是使患者缓解症状、恢复排便生理。
(一)一般治疗
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治疗措施。在仔细排除引起便秘的病理性因素后,对患者进行充分解释,让其消除疑虑、确立信心,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早餐后大便10~15分钟(利用胃结肠反射)和蹲位排便姿势。并告诫患者某些非处方药物和长期精神紧张的危害,增进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对在应激或情绪障碍情况下便秘加重的患者,可行心理治疗。
(二)泻药
其基本作用为刺激肠道分泌和减少吸收,增加肠腔内渗透压和流体静力压。
1.容积性泻药
通过滞留粪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起到通便作用。因其安全性较高常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主要包括可溶性纤维素(果胶、车前草、燕麦麸等)和不可溶纤维(植物纤维、木质素等)。
2.润滑性泻剂
能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使用方便,如开塞露、矿物油或液状石蜡,每次10~30ml。但不推荐长期使用。
3.渗透性泻剂
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常用的药物有乳果糖(15~30ml,2次/d)、山梨醇(5~10g,3次/d),聚乙二醇4000等。后者适用于粪块嵌塞或作为慢性便秘者的临时治疗措施。每日摄入20g聚乙二醇,即可产生有效的导泻作用,是对容积性轻泻剂疗效差的便秘患者的较好选择。
4.刺激性泻剂
药物或其代谢物能够减少肠道对水分的吸收、刺激肠壁,增强肠蠕动,促进排便。长期使用可出现依赖,造成结肠黑变病,产生不可逆的肠神经系统损害。包括含蒽醌类的植物性泻药(大黄、弗朗鼠李皮、番泻叶、芦荟)、二苯基甲烷衍生物(如比沙可啶)、酚酞、蓖麻油等。作为补救措施,刺激性泻剂可以短期、间隙使用。
5.促肠分泌药
氯离子通道活化剂鲁比前列酮(24μg/d,与食物同服)可以增加排便次数、改善粪便性状,减少排便困难。利那洛肽(290μg/d,餐前30分钟口服)是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其具有促分泌作用,可以增加小肠内氯化物和碳酸氢盐分泌,增加小肠液,增快结肠转运速度。
(三)促动力药
用于慢传输型便秘,有莫沙必利、伊托必利。高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普芦卡必利可与肠肌间神经丛5-羟色胺受体结合,增加胆碱能神经递质的释放,刺激结肠产生高幅推进性收缩,加快小肠和结肠传输。用量:成人2mg/d,老年人1mg/d。可显著缓解便秘症状。
(四)微生态制剂
能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可作为治疗的选择之一。
(五)中医中药
中医主张辨证施治,有些方法如中药敷脐辅助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大多数没得到有效验证。但有较强的证据显示针灸有效。
(六)清洁灌肠
对有粪便嵌塞或严重排出道阻滞性便秘的患者,可采用清洁灌肠,或采用栓剂(甘油栓)。
(七)生物反馈治疗
借助声音和图像反馈刺激大脑,通过测量内脏功能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生理异常,从而学会纠正这种异常。此治疗方法是排便障碍型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八)手术治疗
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和经特殊检查有明显异常的STC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术前需要进行疗效预测,经生理学和心理学两方面的严格评价后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