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arcinoma of esophagus
中文别名 :食道癌
食管癌(carcinoma of esophagus)是主要起源于食管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恶性肿瘤,其中,食管鳞癌约占90%,食管腺癌约占10%,罕见有平滑肌肉瘤、黑色素瘤、淋巴瘤、浆细胞瘤及转移癌等。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也是食管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一)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霉素
亚硝胺、真菌霉素的致癌作用与食管癌发病关系密切。林州食管癌的研究结果证明,当地居民喜食的酸菜中含有大量白地霉菌和高浓度硝酸盐、亚硝酸盐,食用酸菜量与食管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镰刀菌、白地霉菌、黄曲霉菌和黑曲霉菌等真菌不但能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还能增加亚硝胺的合成,在邻近真菌感染部位的食管上皮细胞可呈现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维生素A、E、C等缺乏可加强硝酸盐类物质的致癌作用。微量元素钼、硒等缺乏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关。
(二)食管疾病及生活习惯
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其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Barrett食管中肠化型伴有明显不典型增生的病变具有一定的癌变潜能,与食管腺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据统计,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腺癌的年发病率约为6%。过烫饮食、酗酒与食管癌的发病也有关。
(三)遗传背景
我国的食管癌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的食管癌患者约占1/4~1/2,比例以父系最高。食管癌中存在大量相关基因的变化,如细胞周期调节基因(cyclin D1等)、生长因子及其相关基因(c-erbB-2等)、凋亡相关基因(bcl-2等)、代谢酶基因、DNA错配修复基因等。当然,食管癌的发生不是某一个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与多个基因改变有关。
(一)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情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差悬殊,高发地区包括亚洲、东南非洲和法国北部。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2008年度全世界67亿人口新发食管癌48.2万例,发病率为7.0/10万,居全部恶性肿瘤第9位;死亡40.7万例,死亡率5.8/10万,居第8位。中国大陆13亿人口食管癌新发25.9万例,发病率为16.7/10万,居全国各类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21.1万例,死亡率为13.4/10万,居第4位。

图1
A.食道下端黏膜下占位 B.超声胃镜:黏膜下占位、低回声、固有肌层来源
(二)性别与年龄
按性别统计,我国男性食管癌患者17.6万,发病率为22.9/10万;死亡14.4万,死亡率18.7/ 10万;女性患者8.3万,发病率为10.5/10万,死亡6.7万,死亡率8.2/10万,男性发病率居各类恶性肿瘤第4位,女性居第7位,而死亡率男女均居第4位。在高发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我国的食管癌患者大多数在40岁以后起病,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岁以上发病者可占患者总数的81.05%,其中以60~64岁组的发病率最高(17.95%)。在食管癌高发区,患者的发病年龄可提前10年左右。
(三)种族和移民
我国各民族中新疆哈萨克族的食管癌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蒙古族、维吾尔族、汉族。前苏联的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人,伊朗和阿富汗的土库曼、乌兹别克人的发病率都很高;美国黑人的发病率比白人高6倍。
(四)地区差异
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有:①太行山区包括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漳河流域;②秦岭区包括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秦岭东南高发区;③大别山区包括湖北、河南、安徽省10余个县;④川北区;⑤闽粤交界区;⑥苏北区以江苏扬中县为中心;⑦新疆有托里县、布尔津县、青河县和新源县。
食管癌累及食管中段最多,约52.69%~63.33%,下段次之,约24.95%~38.92%,上段最少,约2.80%~14.10%。
(一)临床病理分期
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评定有重要意义。2009年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公布的国际食管癌分期如下(表1、2):
T:Tx代表原发肿瘤不能评估,T0代表无原发肿瘤证据,Tis代表重度不典型增生,T1代表肿瘤浸润黏膜固有层、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T1a:肿瘤侵犯黏膜固有层或黏膜肌层;T1b: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代表肿瘤浸润食管肌层,T3代表肿瘤浸润食管外膜,T4代表肿瘤侵犯食管邻近结构(T4a:肿瘤侵犯胸膜、心包或膈肌,可手术切除;T4b:肿瘤侵犯其他邻近结构,如主动脉、椎体、气管等,不能手术切除)。
表1 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他非腺癌TNM分期

注:肿瘤部位按肿瘤上缘在食管的位置界定;X指未记载肿瘤部位
表2 食管腺癌TNM分期

N:Nx代表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N0代表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代表1~2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代表3~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3代表≥7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M:M0代表无远处转移,M1代表有远处转移。
G:Gl代表高分化癌;G2代表中分化癌;G3代表低分化癌;G4代表未分化癌。
(二)病理形态分型
1.早期食管癌
按其形态可分为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头型。
2.进展期食管癌
可分为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腔内型。髓质型:多累及食管周径的大部,累及部明显增厚,向管腔及肌层浸润,瘤体切面灰白,均匀致密;蕈伞型:呈蘑菇状突入管腔,表面有浅溃疡,切面可见肿瘤已浸润食管壁深层;溃疡型:浸润深层肌,有深溃疡形成,溃疡基部甚至穿透食管壁引起穿孔;缩窄型:浸润食管一周,呈环形狭窄或梗阻,肿瘤多浸润肌层甚至全层;腔内型:呈卵圆形或圆形向腔内突出,常有较宽的基底与食管壁相连。
(三)组织学分型
1.鳞癌
约占90%。
2.腺癌
较少,欧美人群中比例相对较多,可分为单纯腺癌、腺鳞癌、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等4个亚型。
3.其他
包括未分化癌、癌肉瘤、小细胞癌等,预后均较差。食管上、中段绝大多数为鳞癌,而下段则多为腺癌。
【转移方式】
(一)直接浸润
邻近器官食管上段癌可侵入喉部、气管及颈部软组织,甚至侵入甲状腺;中段癌可侵入支气管,形成支气管-食管瘘,也可侵入胸导管、奇静脉、肺门及肺组织,部分可侵入肺动脉,引起大出血致死;下段癌可累及心包。受累频度最高者为肺和胸膜。食管壁因缺少浆膜层,因此食管癌的直接浸润方式很重要。
(二)淋巴转移
淋巴转移的频度高低依次为纵隔、腹部、气管及气管旁、肺门及支气管旁。
(三)血行转移
多见于晚期患者。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为肝、肺、骨、肾、肾上腺、胸膜、网膜、胰腺、甲状腺和脑等。
(一)影像学检查
1.食管钡餐
可观察食管的蠕动状况、管壁舒张度、食管充盈缺损和梗阻程度。食管蠕动异常,管壁局部僵硬不能充分扩张,食管黏膜紊乱、中断和破坏,食管管腔狭窄,不规则充盈缺损、溃疡或瘘管形成及食管轴向异常均为食管癌的重要征象。
2.CT
可显示食管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还可充分显示病灶大小、肿瘤外侵程度,有助于确定手术方式、制订放疗计划。CT对食管中段癌的诊断价值较高,而对食管颈段或食管胃交界处的肿瘤效果欠佳,对早期癌的发现价值有限。
3.正电子发射成像(PET)
对良、恶性食管损害的鉴别、有无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判断有价值。
(二)脱落细胞学检查
检查方法简便、安全,患者依从性好,可用于食管癌的普查。但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现已逐步淘汰。
(三)内镜检查
可在直视下观察肿瘤大小、形态、部位并作组织及细胞刷检查,是最可靠的食管癌诊断方法。内镜下早期食管癌的形态表现:①病变处黏膜充血肿胀,与正常黏膜分界不清,易出血;②病变处黏膜糜烂,色泽深于正常黏膜且失去正常黏膜光泽,有散在小溃疡,易出血;③病变处黏膜有白斑样改变,微隆起,白斑周围黏膜色泽较深,黏膜中断,食管壁较硬,触之不易出血。内镜下进展期食管癌直径一般在3cm以上,其形态学依不同类型各有特点。使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有很好的价值,可显著提高其检出率。早期食管癌与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碘染色后不着色(内镜下表现为黄色)且边界清楚,且早期食管癌染色后病变有隆起或凹陷感,但正常黏膜碘染色后着色内镜下表现为棕色。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ing imaging,NBI)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也有很高的临床价值,食管癌的毛细血管异常丰富,在病变早期即出现,NBI下显示病变区域呈明显的褐色,与周围正常黏膜有着明显对比,放大观察可以更清晰地识别界限,能够观察到在褐色区域内密集增生的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的形态。超声内镜(EUS)可应用于食管癌的诊断(图18-4-3),能精确测定病变在食管壁内浸润的深度,可以发现壁外异常肿大的淋巴结,能区别病变位于食管壁内还是壁外。
(一)手术
一般来说,T1~T3期甚至局部淋巴结转移(N1)的肿瘤都能切除。在有经验的医院,对T1a期局限于固有层的肿瘤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仅有心包、胸膜或膈肌侵犯的T4期肿瘤有机会手术切除。下段食管癌Ⅳ期(腹腔淋巴结>1.5cm,累及腹腔大动脉、主动脉或临近脏器包括肝脏、肺和脾脏)和有系统转移或非局部淋巴结转移的Ⅳ期肿瘤被认为是不可切除的。对可切除病灶来说,外科手术是标准处理方法,患者术前应充分评估身体状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有多种术式,主要依据食管原发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外科医生的经验。食管切除后,胃是最常替代食管的器官,其他可以选择的器官有结肠和空肠。
(二)放疗
鳞癌对放疗较敏感。早、中期患者如因病变部位高而不愿手术,或因有手术禁忌证而不能手术者均可作放疗。对晚期患者,即使已有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也应尽量作姑息放疗,但已穿孔或有淋巴结、肝、肺或骨的广泛转移时,则不宜再作放疗。完全性切除的T2N0M0,术后不行辅助放疗。对于完全性切除的T3N0M0和T1~2 N1M0患者,术后行辅助放疗可能提高5年生存率。对于食管鳞癌,不推荐术后化疗。对于食管腺癌,可以选择术后辅助化疗。
(三)化疗
化疗通常用于不能手术或放疗的晚期病例,其疗效虽仍不满意,但对于预防和治疗食管癌的全身转移,化疗是目前唯一确切有效的方法。食管鳞癌化疗方案包括:①DDP+5-Fu(顺铂加氟尿嘧啶)是最常用的化疗方案;②DDP+TXT(顺铂加多西紫杉醇);③DDP+PTX(顺铂加紫杉醇);④Oxaliplatin+5-Fu(奥沙利铂加氟尿嘧啶);对于食管腺癌,常用ECF方案(表柔比星加顺铂加氟尿嘧啶)。
(四)综合治疗
食管癌的综合治疗主要有4种形式,术前或术后放疗;化疗后手术;化疗加放疗后再手术;放疗加化疗。
(五)经内镜治疗
对病灶直径<2cm或小于食管半周的范围,浸润深度未达黏膜下层的食管癌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对有梗阻症状者,可通过经内镜放置食管支架以缓解症状。近年来内镜下置入放射粒子(125I)支架也被应用于临床,既可解决梗阻情况,又可起到放疗作用,适用于无法手术、术后残留病灶或切缘距肿瘤太近的患者。
措施包括:①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吃霉变食物,少吃或不吃酸菜;②改良水质,减少饮水中亚硝酸盐含量;③推广微量元素肥料,纠正土壤缺乏硒、钼等元素的状况;④积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Barrett食管等与食管癌相关的疾病;⑤易感人群监测,普及防癌知识,提高防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