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纵隔气肿
纵隔气肿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neumomediastinum

作者
金美玲
概述

纵隔气肿(pneumomediastinum)是指纵隔内气体聚积,是肺泡外积气的一种形式。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气体进入纵隔内,根据来源气体的解剖分类,主要原因有:

1.源于上呼吸道的气体

包括头颈部感染,鼻窦、眼眶、腭骨和面部其他骨骼的骨折,拔牙等。气管内插管等有创检查也可以造成纵隔气肿。

2.源于胸内呼吸道的气体

胸部钝性损伤,特别是车祸中减速伤,因气管隆嵴位置相对定,距气管隆嵴3cm范围内的气管、主支气管易撕裂而发生纵隔气肿。

3.源于肺实质的气体

重症哮喘发作、潜水、Valsalva动作等情况导致肺泡压力增高而出现自发性肺泡破裂,以及少见的不明原因肺泡破裂,产生的气体进入纵隔,为自发性纵隔气肿;医源性正压机械通气导致肺泡压力增高而出现肺泡破裂,发生纵隔气肿或气胸;胸部贯通伤、肺手术、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置管、经皮肺穿刺或经支气管肺穿刺活检等情况亦可导致纵隔气肿。

4.源于胃肠道及腹腔的气体

食管痉挛阻塞,易在食管下部8cm处发生纵行撕裂,胃肠穿孔、肾周围充气造影术或人工气腹术,腹腔内气体可经膈肌主动脉裂孔和食管裂孔周围的疏松组织进入纵隔。

按照发病原因,可分为自发性和创伤性。自发性纵隔气肿又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一般见于青少年,无基础肺部疾病;后者常有基础呼吸道疾病,如症状哮喘发作、肺大疱、肺间质纤维化等。创伤性原因包括胸部钝挫伤、穿透性创伤或医源性损伤,如胸部手术或机械通气引起的损伤。

气体先入肺间质,然后沿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鞘进入肺门和纵隔,称为Mackin效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产气菌感染、哮喘持续状态、肺间质性疾病、分娩、癫痫发作、各种钝性胸外伤、医源性损伤如正压机械通气、Valsalva动作等均可出现Mackin效应,从而发生纵隔气肿。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少量纵隔气肿如症状不明显,无需治疗,一般1~2周内气体可自行吸收。但应针对原发病积极处理,如积极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对食管穿孔紧急进行修补术,对气管、支气管破裂手术治疗等。

纵隔积气量大、压力高,压迫纵隔器官出现呼吸循环障碍时,应紧急处理,可作胸骨上小切口直达纵隔筋膜层,排出纵隔内气体。伴发张力性气胸者,应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如正压机械通气所致者,应尽快撤离正压通气,或尽量改用小潮气量通气、停用或减少PEEP,以及改换压力限制型通气模式等。因机械通气所致纵隔气肿者常合并张力性气胸,故应密切随访胸部X线片,一旦发生张力性气胸,即使气胸量很少,也应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吸入纯氧以置换氮气,可促进纵隔内和皮下积气的吸收。如并发纵隔炎时,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

应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防止产生与纵隔气肿有关的更严重的并发症,如张力性纵隔气肿、张力性气胸、心包积气。应避免体力活动,避免咳嗽、屏气等动作。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第16版,978-7-117-32482-3
上一篇:慢性纵隔炎 下一篇:原发性纵隔肿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