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免疫受损宿主肺炎
免疫受损宿主肺炎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免疫损害宿主肺炎

概述

随着肿瘤和风湿免疫性疾病等诊治技术进步、器官移植广泛开展,正形成一个除HIV/AIDS和先天性免疫缺陷外的新免疫受损群体,并不断积累、扩大。感染成为他们生存的重要威胁和沉重社会经济负担,而肺是感染的最常见靶器官。

病原学

免疫受损宿主(immunocompromised host,ICH)肺炎病原体多而复杂,其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免疫损害类型

不同类型免疫损害并发感染,在病原体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表1)。近年来治疗风湿免疫病和肿瘤的生物制剂迅速发展,感染是重要的治疗并发症,以TNF-α拮抗剂治疗并发感染的研究最多,它破坏TNF介导的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防御功能,易感病原体类似T淋巴细胞的免疫损害。2004年在菲律宾人中首先发现,而后在其他东南亚国家、日本和中国陆续报道的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所致免疫缺陷综合征,表现为严重的、持续性的、反复的播散性机会性致病菌感染。虽然少见,但中国作为此种“地域病”的所在地,需要警惕和关注。

表1 免疫损害类型与易感病原体

续表

(二)免疫受损病程

免疫受损病程不同,病原体分布差异,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和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的感染最具代表性(表2)。

表2 器官移植术后病程与感染病原体分布

注:HSCT.造血干细胞移植;SOT.实体器官移植;HSV.疱疹病毒;CMV.巨细胞病毒。

(三)免疫受损基础病

未经化疗的粒细胞白血病容易发生化脓菌感染,淋巴瘤易罹患结核和真菌感染;而在接受化疗的患者,这种相关性大多不复存在。化疗前已有粒细胞减少或曾接受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则可能为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真菌等;如果基础疾病十分严重,即使未用过抗菌药物,亦以耐药菌多见。激素对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良好疗效将减少感染危险,但强化阶段长时间应用激素,可以发生肺孢子菌、真菌和其他机会性感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无活动性者若发生感染,以革兰氏阳性菌多见,而累及2个以上器官的活动性患者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当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进一步加重免疫抑制时,则机会性病原体如曲霉、诺卡菌、新型隐球菌、肺孢子菌、CMV等感染增加。

(四)环境、地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ICH住院期间并发感染除特殊病原体外,细菌性感染大多与所在医院的院内感染流行菌株一致。居家期间如果无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免疫抑制剂仅为最低维持量者,肺炎病原体与社区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即所谓核心病原体相仿;反之,特殊病原体会增加。东南亚流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北美流行芽生菌,美国流行组织胞浆菌,ICH对此更加敏感。我国和中低收入国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高,一旦发生免疫损害,潜伏结核激活或陈旧结核复燃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抗微生物治疗

1.初始经验性治疗

需要参考免疫损害类型及其程度、免疫受损病程、基础疾病、肺炎发病场所、病情紧迫性、影像学和当地地方性感染病综合分析,推测可能的病原体,选择抗微生物治疗。ICH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参照CAP常规经验性治疗。急性重症感染如粒细胞缺乏和SOT早期肺炎,急性(<3天)起病,表现为脓毒症或伴低氧血症,影像学上呈现肺实变或斑片状浸润,多以细菌性感染为主,应尽快静脉应用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宜选择覆盖含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的广谱抗菌药物,若有MRSA感染危险因素,应联合抗MRSA药物。而亚急性感染(起病时间为1周左右),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低氧血症,多见于细胞免疫缺陷患者,以特殊病原体感染居多,患者病情允许进行积极的病原学诊断检查包括活组织检查,然后选择相应敏感的药物进行目标治疗。如果影像学上显示侵袭性肺曲霉病或PJP典型征象,而所在医院缺乏病原学诊断条件与能力,经验性治疗亦属可行。

2.目标治疗

经验性治疗2~3天或稍长一些时间,根据治疗反应,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若病原学检查获得特异性结果,应改为目标治疗。如果经验性抗菌治疗无效,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可能,考虑采用侵袭性技术进一步确定病原学诊断。

3.疗程

抗微生物疗程受到微生物负荷、免疫抑制水平与所用药物、感染累及器官和组织及机体全身状态等许多因素的影响,疗程应当根据治疗反应、病原体等情况具体分析。一般ICH细菌性肺炎疗程不短于2周,不提倡短程治疗,也不推荐降阶梯治疗策略。若为特殊病原体感染,疗程应适当延长,视免疫状态和是否继续使用免疫抑制剂而定。

(二)支持治疗

ICH肺炎易进展到呼吸衰竭,亦可并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需要注意保护和适时给予支持。

(三)免疫重建

在ICH重建免疫功能,对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仅肯定人重组粒细胞(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rhGM-CSF)对粒细胞缺乏患者恢复周围血粒细胞数量和控制感染的效果。其他各种免疫增强剂在ICH感染治疗中的疗效难以评价。对于药物所致ICH的免疫重建,原则上应当停用药物,但应根据患者基础疾病对免疫抑制剂的需要而定,谨慎实施。免疫重建治疗中,要警惕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指ICH免疫治疗和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或结束后感染症状与体征恶化和复发、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部空洞形成、弥漫性肺部渗出,甚至临床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死亡。这是因为免疫功能恢复过快,致使原来处于抑制状态的炎症反应迅速被激发。IRIS需要与感染恶化进行鉴别。治疗推荐泼尼松40~60mg/d或0.5~1.0mg/kg,疗程为1~2周,也有主张用至6周。

作者
何礼贤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上一篇:医院获得性肺炎 下一篇:老年人肺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