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闭塞性动脉硬化
闭塞性动脉硬化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作者
卜丽萍;戎卫海
概述

闭塞性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周围动脉并引起慢性闭塞的一种疾病。多见于髂总动脉、股浅动脉和腘动脉。由于动脉粥样斑块、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逐渐产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患肢缺血等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有患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动脉搏动消失、肢体组织营养障碍、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

病因学

本病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发病情况

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女性仅占8%~10%。患者中20%伴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本病者比无糖尿病患者高11倍,且发病年龄更早,更易影响较小口径和较远侧部位的动脉。共存冠心病通常达40%或以上,65岁以上的男性至少15%有共存颈动脉阻塞病变和腹主动脉瘤。

病理学

闭塞性动脉硬化多见于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和股动脉,上肢动脉较少受累,偶尔可发生在锁骨下动脉近端和尺动脉。有些老年人或伴有糖尿病的患者,病变可先发生在较小的动脉,如胫前和胫后动脉。病变后期动脉常扩张、变硬,呈条索状或不规则扭曲。

少数可导致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

患肢的缺血程度取决于动脉闭塞的部位、程度、范围、闭塞发生速度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代偿程度。血管狭窄不到75%通常不影响肢体静息时的血流,血管狭窄≥60%在运动时才会发生肢体缺血。患肢组织缺血后皮肤萎缩变薄,皮下脂肪消失而由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并出现缺血性神经炎。后期可出现坏疽。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一)一般检查

包括血脂、血糖测定,心电图和运动试验检查等。

(二)行走试验

令患者在规定时间内做一定速度的原地踏步,直到出现跛行症状为止。根据肌肉酸痛、疲劳及紧固感出现的部位及时间,可初步提示病变的部位及严重度。

(三)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四)患肢抬高及下垂试验

在暖室中,把肢体抬高到水平位以上1~2分钟,以观察足底面的皮色。正常者足底仍保持粉红色;患肢侧支循环不足时,则足底呈苍白;然后令患肢下垂,观察足背静脉充盈时间及足部发红时间。正常人静脉充盈时间≤15秒,发红时间<10秒。一般认为肢体发红时间≥15秒不恢复为中度缺血,≥30秒为明显缺血,≥60秒为重度缺血;静脉充盈时间延长>15秒也指示患肢动脉供血不足。

(五)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正常时压迫甲床或趾跖侧(或指掌侧)软组织后颜色立即恢复,如果颜色恢复>2秒应考虑为有缺血。患肢颜色恢复时间显著延长。

(六)超声血管检查

①测压法:患肢踝/肱指数<1,指数<0.4提示患肢有明显缺血;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可直接检出血管的狭窄程度和动脉粥样斑块的病变情况。

(七)阻抗性容积描记术

此法在鉴别正常、间歇性跛行与静息痛肢体时很有价值。

(八)经皮组织氧张力测定(PtcO2

此法是通过测定局部氧释放量来了解组织血液灌注情况。正常人PtcO2值为(60.7±7.48)mmHg,在站立时平均增加 10mmHg,而后缓慢下降,10分钟后回复到静息时水平。间歇性跛行者静息时PtcO2值接近正常,但运动后明显下降。静息痛者运动前PtcO2仅为(4.83±4.52)mmHg。

(九)X线检查

1.患肢平片检查

可发现动脉处有不规则的钙化斑,该处常提示为闭塞病变的部位。如动脉上看到有弥漫而均匀的薄层钙化,或动脉边缘呈齿状钙化影,则提示为动脉中层钙化。

2.动脉造影

可了解患肢动脉的阻塞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

3.磁共振成像

对动脉内膜斑块、腹部较大动脉分支均能显像,特别能识别合并夹层分离或动脉瘤。

诊断与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一般治疗

限制体力活动,卧床休息时应保持患肢低于水平面20°~30°稍稍下垂的位置;避免直接受热;戒烟;应进行规律的运动,患者在指导下行走,走到引起跛行痛的距离,然后停止行走并休息到症状缓解后,重新行走,运动时间每次约为30~45分钟,每周≥4次。通过锻炼可增加侧支循环,并使肌肉群功能增强;治疗高脂血症和控制糖尿病。

(二)血管扩张药

此类药物不能改善间歇性跛行,只能增加皮肤血流,可能加速少数伤口的愈合。在某种情况下,由于降低了动脉压和减少了侧支血流或使血流转向病变近侧的健康区域,而使远侧患肢部的灌注压降低,以致加重缺血性损害。 口服己酮可可碱缓释片(pentoxifylline),400mg,2~3次/d,可延长患肢运动时间和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滞度。

(三)抗血小板聚集药

(四)抗凝治疗

一般用于旁路术或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手术后,通常用华法林治疗。

(五)血浆交换疗法

(六)手术治疗

鉴于病变具节段性,且多发于大、中型动脉,故约80%患者可作手术治疗。手术适用于伴有严重静息痛、症状呈进行性加剧,有产生溃疡或坏疽可能者。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可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术治疗方法,以增加患肢皮肤血流,促进皮肤溃疡愈合。大多数采用人造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

(七)介入治疗

主要适用于狭窄段相对较短和血管尚未完全阻塞者。方法主要有PTA和支架植入术、经皮血管腔内旋切或旋磨术。介入治疗方法简便、病残率低、价廉、成功率高、可反复使用。被扩张的血管有良好的远期通畅率,但由于血栓形成、内膜和中层增生所致,1年内再狭窄率仍高达20%~30%。血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的方法主要用于腹主动脉和髂动脉段。适用于长段狭窄,并合并有短段闭塞者。

预防

主要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避免应用收缩血管的药物。患肢应防止受冷,但不要烘热或晒太阳;不要两腿交叉而坐,保持患肢皮肤清洁和干燥;及时剪去趾甲,但不要损伤皮肤;不要穿太紧的鞋、袜,更不能赤脚走路;及时治疗鸡眼和胼胝,避免损伤,每周自我检查患足有无皲裂和伤口等,并及时局部用药治疗。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第16版,978-7-117-32482-3
上一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一篇:红斑性肢痛症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