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

中文别名 :“takotsubo”(章鱼罐)心肌病;应激性心肌病

概述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是一种与精神或躯体应激相关的、以暂时性左室心尖部和中部室壁运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心肌病。1990年日本首次发现,因左心室造影发现左心室收缩末期呈圆底窄颈,形似捕捉章鱼的章鱼罐,而命名为“takotsubo”(章鱼罐)心肌病。因大部分起病与应激有关,又名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应激性儿茶酚胺风暴导致的直接心脏毒性、微血管功能障碍、冠脉痉挛和雌激素缺乏有关。心肌活检表现为室壁运动障碍部位心肌水肿和白细胞浸润。由于一般无心肌坏死和心肌纤维化,因此大多可迅速恢复,预后较佳。

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心肌梗死,如突发心绞痛样胸痛,心肌梗死样心电图表现和心肌标志物升高。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①本病好发于绝经后女性,部分有心理或生理应激、急性脑卒中、嗜铬细胞瘤等诱因。②新出现的心电图异常包括ST段明显抬高、T波倒置和QRS波异常,类似ACS,但与冠状动脉支配范围不完全一致。③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程度往往较轻,与广泛的室壁运动异常不一致;但BNP升高程度相对显著,与广泛的室壁运动异常一致。④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冠状动脉狭窄,也无斑块破裂、残余血栓、夹层等征象。⑤超声心动图或左心室造影发现心尖部、中部室壁运动障碍,收缩末期心尖呈球囊样改变(图1),范围超过单条冠状动脉支配的室壁,无法用冠脉疾病解释。心肌磁共振特点是出现T2加权心肌水肿信号但无明显的心肌坏死和纤维化影像。最显著特征为心肌可逆性损伤,大多数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在4~8周完全恢复,预后良好。

图1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的左室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

引自:实用内科学.第16版.ISBN:978-7-117-32482-3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尽管临床表现类似ACS,但并不属于冠状动脉疾病,不需要抗斑块、抗血小板或抗心肌缺血治疗。其本质上属于心肌疾病,因此按照心力衰竭原则处理。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急性左心衰者,可适当使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慎用儿茶酚胺类);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可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心室辅助系统(Impella)等机械循环辅助装置;极个别患者伴有左室流出道梗阻,此时治疗比较特殊:应该补液而禁用利尿剂;应该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而禁用正性肌力药;应该使用Impella而不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尽管大多可完全恢复,但复发率高达10%。避免应激性诱因是预防复发的基础,β受体阻滞剂长期维持有可能减少复发。

作者
舒先红;陈瑞珍;杨英珍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上一篇:心肌致密化不全 下一篇:继发性心肌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