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American trypanosomiasis
中文别名 :恰加斯病
美洲锥虫病(American trypanosomiasis)又称恰加斯病(Chagas disease),由枯氏锥虫感染引起。
枯氏锥虫主要通过锥蝽作为媒介进行传播。本病流行于从美国南部到阿根廷南部的美洲大陆地区,主要为农村地区的贫困人群。
在枯氏锥虫进入人体的皮肤黏膜入口处有炎症反应发生,锥虫在白细胞和皮下组织细胞内繁殖、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浸润、邻近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当锥虫循淋巴和血流播散后,常累及肌肉(包括心肌)和神经节。
慢性枯氏锥虫病的病理基础是体内持续存在的枯氏锥虫及与其相伴随的慢性炎症。心脏受累时出现心室壁变薄、双心室增大、心尖室壁瘤和附壁血栓。组织学上有广泛性淋巴细胞浸润、弥散性间质纤维化及心肌细胞萎缩。心肌组织内已难以找到锥虫,但有锥虫抗原和DNA。
目前仅有硝呋噻氧和苄硝唑二种抗锥虫药物可以应用。在急性恰加斯病,硝呋噻氧显著缩短症状和锥虫血症的持续时间,降低死亡率,治愈率约70%。苄硝唑的效果比硝呋噻氧稍好。这两种药物毒性均较大,常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周围神经病变。
对儿童及青少年慢性感染者也应给予治疗。对小于50岁的隐匿期成人患者也推荐治疗,对50岁以上的隐匿期患者是否给予治疗则应权衡利弊,对出现心脏或消化道症状的慢性恰加斯病患者,抗锥虫治疗已无益处。
出现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应给予相应的治疗,有心腔内附壁血栓或心尖部室壁瘤者应启动抗凝治疗。对锥虫病导致的终末期心肌病患者可进行心脏移植,成功率较高。
在恰加斯病流行地区控制枯氏锥虫传播主要依靠喷洒杀虫剂消灭住家范围内的锥蝽、改善居住条件、对易感人群进行教育,以及对献血者进行血清学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