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brucellosis) 布鲁菌感染对心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其次是心肌炎,其心电图特征为T波改变及房室传导阻滞。部分患者可出现暴发性心肌炎临床表现,病情较凶险,主要是由于细菌对淋巴细胞及多巨核细胞浸润所致。
梭菌感染(clostridial infection) 梭菌感染可对多脏器功能造成损害,尤其是心脏。其对心肌的损害主要是细菌毒素引起,病理学有特征性改变,表现为心肌组织中有气泡形成、心肌纤维化,但炎性浸润不易见到。梭菌感染可能引起心肌穿孔、化脓性心包炎导致心肌脓肿。
白喉(diphtheria) 白喉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但白喉性心肌炎仍然是白喉最严重的并发症,约1/4的白喉患者并发心肌炎,也是引起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约占50%以上。白喉性心肌炎是由于其内毒素抑制了蛋白质的合成,造成循环系统特别是心肌细胞和传导系统出现病理损害。
白喉内毒素对心肌的损伤是严重的,一定要尽快、尽早应用抗毒素,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急性期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因极轻度的体力劳动即可能引起猝死,卧床休息应持续到心脏完全恢复正常时为止。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可考虑用小剂量洋地黄,但其疗效不佳。急性心肌损害是白喉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儿童约为50%~100%,成人约为25%。如心电图提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束支阻滞或临床上出现休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征象,则预后极其恶劣。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患者90%均在急性期内死亡,即使安装了永久起搏器死亡率仍然很高;在急性期幸免于死亡的传导阻滞病例可恢复健康,但也可能演变为慢性心脏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