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肺动脉瓣狭窄和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肺动脉瓣狭窄和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ulmonary stenosis;pulmonary regurgitation

英文缩写
PS;PR
病因和病理

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几乎均为先天性,可为三叶、二叶、单叶或四叶式,少数患者(合并Noonan综合征时)伴有明显的瓣膜发育不良。可合并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多水平的狭窄或发育不良(漏斗部、瓣下、肺动脉瓣环、瓣上、肺动脉主干及分支);或作为复杂先心病的一部分(如法洛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单心室);Williams综合征或Noonan综合征常合并外周肺动脉狭窄。可合并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动脉导管未闭。获得性PS罕见,如风湿性、类癌综合征(多以反流为主)、累及右心室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糖原贮积症等。前纵隔肿瘤压迫RVOT可导致相对性PS。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pulmonary regurgitation,PR)多由肺动脉总干扩张所致,多见于肺高压,其他病因有马方综合征、类癌综合征、先天性肺动脉瓣缺如或发育不良、感染性心内膜炎、医源性损伤、先天性PS或法洛四联症术后残余PR。

病理生理

PS导致RV压力过负荷,RV肥厚,甚至继发流出道梗阻,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如合并房间隔缺损,可出现右至左分流。肺动脉压力通常正常或降低(心排血量减少)。严重PS导致肺灌注减少,氧合不足可导致发绀,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可一定程度改善肺灌注和血氧。

PR导致右心容量过负荷,其代偿期较AR长;晚期RV扩大、肥厚,右室收缩功能降低,最终出现右心衰竭表现,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继发于严重肺高压、急性反流或严重反流,进展较快。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一)X线检查

RV肥厚、增大。单纯狭窄者,肺动脉总干呈狭窄后扩张,肺血管影稀疏;PR伴肺高压时,可见肺动脉段及肺门阴影尤其是右下肺动脉影增大。

(二)心电图检查

RV肥厚劳损、RA增大。常见右束支传导阻滞。严重的PS或PR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

狭窄的肺动脉瓣开放呈穹窿状,瓣膜发育不良时瓣叶增厚,活动度小,瓣环和肺动脉内径狭小;钙化相对少见。介入术前需评价瓣环大小、瓣膜质地和钙化情况。CDFI显示跨瓣膜的收缩期高速血流信号。重度PS常伴RV肥厚,可继发RVOT梗阻;晚期合并右心增大及右心衰竭。单纯瓣膜性PS常合并远端肺动脉扩张。

CDFI检测到舒张期血流由肺动脉瓣反流入RVOT可确诊PR。超声评价肺动脉瓣解剖形态和活动有助于了解反流机制,包括二叶式或四叶式畸形、肺动脉瓣发育不良、发育异常或缺如、瓣膜脱垂等。定量PR严重程度较难,CMRI评价RV大小与功能可作为参考。继发于肺高压者常伴肺动脉扩张。

诊断及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新生儿严重的PS常需维持动脉导管开放才能存活;单纯先天性PS的治疗主要是经导管球囊扩张;重度PS合并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严重PR、肺动脉瓣上或瓣下PS推荐外科手术治疗。

继发性的PR极少需要专门的处理,治疗原发性病变(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引起肺高压的疾病可改善PR。严重的PR需在出现不可逆的RV功能不全前积极干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或PS)术后残留的重度PR可考虑肺动脉瓣置换(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PVR),或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术,后者有望成为外科手术高风险患者的替代疗法。

作者
黄国倩;李勇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上一篇:三尖瓣病变 下一篇:先天性心脏血管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