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ventricular flutter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中文别名 :室扑和室颤
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简称室扑,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简称室颤,均属致命性心律失常,如不治疗,3~5分钟内可致命。发作时心室激动程序打乱,心室肌快而微弱地规则或不规则活动,严重影响心室的排血功能,其结果是心室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心脑等器官和外周组织血液灌注停止,阿-斯综合征发作和猝死。室扑是室颤的前奏,而室颤则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心律失常,也是临终前循环衰竭的心律改变。
目前多数人认为心室扑动是心室肌产生环形激动的结果。其发生一般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心肌明显受损,缺氧或代谢失常;二是异位激动落在易颤期。由于心室扑动的心脏失去排血功能,因此,常不能持久,如果不能很快恢复,便会转为室颤而死亡。
突然意外地发生于无循环衰竭基础的原发性室颤(primary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多见于有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尤多见于冠心病。亦见于无结构性心脏病者,可短阵或持久发作,复苏和治疗及时又恰当的,存活的可能大。临终前室颤一般难以逆转。
室颤的电生理机制大多为多个微折返环,主导环折返和中心漂移的螺旋波折返可能起重要作用。有利于折返的病变心肌和临时发生的触发因素可能是原发性室颤的发生机制。细胞内钙离子聚集、自主神经张力波动、代谢改变、自由基作用都可能对心肌缺血时发生的室颤有重要影响。
原发性室颤的病因:①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室壁瘤等。②心肌病,多见于右心室心肌病,亦见于缺血性或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Brugada综合征,其他离子通道病等。③瓣膜病,尤其是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并发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④严重心动过缓,可由病窦综合征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引起。⑤并发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的预激综合征。⑥洋地黄或肾上腺素类药物过量。⑦电击或雷击。⑧低温。⑨原因不明,所谓特发性室颤(idiopathic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一)心室扑动
1.无正常的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正弦波。
2.扑动波频率达150~300次/分,大多200次/分(图1)。快速室速与室扑的鉴别有时困难。

图1 心室扑动
(二)心室颤动
1.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不规则、形态振幅不等的低小波(<0.2mV)。
2.频率达200~500次/分(图2)。
有时室颤波细,多见于室颤持续较长后,复苏成功率低。

图2 心室颤动
原发性室颤不仅可发生在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并发持续单形室速或短阵多形室速的基础上,还常见于无结构性心脏病者短阵多形性室速发作后,如先天性和继发性QT时限延长综合征、短QT间期综合征、短联律间距多形性室速及Brugada综合征等。
短联律间距多形性室速的病因不明,室速多为短阵发作,可自动终止或演变为室颤。室速均由短联律间距(0.28秒左右)的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发作时心电图也呈尖端扭转型,室率极快。但发作间歇期除可见联律间距短的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外,心电图基本正常,无QT延长,亦无异常T或U波。终止发作可选用维拉帕米、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等。预防发作推荐ICD植入。
(一)急性发作
一旦室扑和室颤发生后应立即进行抢救,因为此刻的循环是无效的,应该力争在数分钟内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否则将发生脑细胞的不可逆性损伤,最终导致死亡。有条件时应立即施行电复律术。由于室颤和室扑的发作是无先兆的,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均可发生,故很可能在无任何医疗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抢救,则应遵循心肺复苏的原则进行。具体步骤为A (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异物;B(breathing)建立有效的呼吸包括进行人工呼吸等;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循环,人工心脏按压和心前区叩击等;D(drug):药物治疗,以肾上腺素为主要的复苏药物应用(其他药物参见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E(electrocardiogram):进行心电监护;F(fibrillation):进行非同步电除颤复律术;G(gauge):对病情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H(hypothermia):低温疗法;I (intensive care):进行重症监护和相应治疗。
(二)预防
在成功抢救后,应该寻找发生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电解质的紊乱、药物中毒、其他外界因素及急性心肌梗死等),纠正电解质紊乱、解毒及重新建立心脏血液循环(冠脉内支架术或冠脉搭桥术等)。
如果病因为非一过性或不可逆性疾病所致的室扑和室颤,则应该在抢救成功后及时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最近的报道,对原发心脏电生理异常者,可选择进行射频消融治疗,部分患者应用β受体阻断药或胸部交感神经节切断术进行预防,有一定效果。
在心脏无法修复并有条件时可适当时机进行心脏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