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隐睾症
隐睾症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ryptorchidism

作者
李益明
概述

如果睾丸的位置距离耻骨结节少于4cm,即是隐睾。足月分娩的男性婴儿中,出生时约3%~4%至少有一侧隐睾,通常在出生后数周内完全下降至阴囊。在1岁以后儿童和成人中,隐睾的发病率约0.7%~0.8%。

病因学

至少有三个因素对隐睾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

(1)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先天性促性腺激素缺乏和雄激素分泌不足或抵抗的患者大多数伴有隐睾症。Barthold等总结了文献报道的隐睾病例(109例),分析睾丸位置与AR突变及雄激素的关系。在109例病例中,按Quigley分度,52%为腹内隐睾,其中有3%为雄激素抵抗综合征(完全性或部分性)。在隐睾病例中,86%的患者的睾丸位于腹腔内。患者女性化越明显,睾丸位置的异常越明显,说明雄激素在睾丸的下降中起主要的调节作用,盆腔韧带和腹股沟疝对睾丸下降也有一定影响,但AR突变对睾丸下降的影响不明。雄激素促进睾丸下降的作用可能与睾丸引带的退化和腹膜鞘突的形成有关。

(2)AMH。AMH与腹膜褶近端部分的退化有关,缺乏AMH时,副中肾管不退化,同时伴有隐睾。

(3)腹内压。腹腔内脏器迅速生长形成的腹内压力增高是腹股沟管形成的动力,因腹壁肌肉缺陷致使腹内压受损的人亦常有隐睾。此外,发育不良的睾丸容易发生下降不全。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隐睾症一旦确诊,即应及时治疗。因为1岁以后睾丸自行下降的机会不多,而且未降睾丸在出生后第 2年起即出现组织学改变,4岁时则有大量胶原组织沉积在曲细精管周围,6岁以后隐睾的病理改变更加明显,曲细精管直径变小,精原细胞数量减少,而青春期以后的隐睾其曲细精管退行性变,几乎看不见精子,这种改变不但影响生育,也易引起恶变。有学者主张从10月龄就应开始治疗。    

开始可考虑激素治疗,应用HCG或GnRH以及两种激素联合应用,其成功率为73%。激素的疗效与隐睾所处的位置有关,位置越低疗效越好,与单侧或双侧隐睾无明显关系,腹腔内型和合并疝的隐睾,激素治疗不能使其下降,7岁后激素治疗无明显效果。在激素治疗无效、隐睾部分下降或治疗后有回缩情况时,应实施睾丸固定术。对梗阻性隐睾、睾丸扭转或异位睾丸,睾丸固定术是唯一的治疗办法。最佳手术时机与隐睾的部位有关:皮下环形腹股沟管型的低位隐睾在5~6岁为宜;而高位隐睾(内环型或腹内型)则更应提早手术。隐睾合并腹股沟疝,应于2岁前手术。单侧隐睾行睾丸固定术应在1~2岁时进行。成人隐睾症不管是成功的HCG疗法还是睾丸固定术都不会获得正常精子生成的效果,由于隐睾恶变率增加,应施行睾丸切除术。睾丸固定术如方法不当或张力过大可导致继发性睾丸萎缩。    

(一)HCG治疗    

HCG的剂量依患儿的年龄而异。5~10岁患儿可用500~1000U,每周肌注2次,共3~4周;10~13岁患儿的用量为500~1000U,每周肌注2次,共5周;或5000U,每周肌注1次,连续3周。HCG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勃起增加,阴茎增大,血或尿睾酮显著增高。完全无反应者可能是无睾症。腹腔内隐睾用HCG治疗的成功率约为30%,腹股沟管内隐睾的成功率可达40%。单侧性隐睾的治疗效果比双侧性差。如果一个疗程治疗无效,可试用第2个疗程,但是复治的成功率低。    

(二)GnRH治疗    

GnRH通过兴奋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而促进睾丸下降。临床试用的疗效差异颇大,睾丸的下降率自8%至64%不等,有人认为完全无效,总的疗效不如HCG。剂量和疗程还无统一意见。一般可用GnRH,每次向鼻腔各喷入200μg,每日3次,连续4周。

来源
内分泌学(上、下册),第2版,978-7-117-08744-5
上一篇: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 下一篇:完全与不完全性XX性腺发育不全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