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anorchia;anorchidism
中文别名 :睾丸退化综合征;睾丸消失综合征;XY型性腺发育不全;青春期前去势综合征
无睾症是指患者单侧或双侧睾丸缺如,但内外生殖器表型均为男性,无性染色体异常,也称睾丸退化综合征(testicular regression syndrome)、睾丸消失综合征(vanishing testis syndrome)、XY型性腺发育不全。可以为家族性,也可以散发。家族性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血管栓塞导致睾丸萎缩。
无睾症分为三类:
1.单侧睾丸、附睾、输精管及肾、输尿管全部缺如。病因是胚胎发育的第4周,未形成生肾索。生肾索是睾丸、肾及泌尿生殖道的原基。
2.单侧睾丸缺如,附睾、泌尿系正常。病因是胚胎发育第6周,卵黄囊中应迁移到左右生殖嵴的原始生殖细胞全部迁移到一侧,而另一侧缺如。
3.双侧无睾丸,但泌尿系正常。病因可能是胚胎性分化时期有睾丸形成,并且有雄激素分泌及苗勒管移植物形成,但在睾丸下降过程中由于血液供应障碍或其他原因造成睾丸变性、退化、萎缩或吸收所致。
无睾症发病率为隐睾的1%~4%。男子先天性双侧睾丸缺如发病率为1/20 000,而单侧发病率是双侧的4倍。
通常将无睾症分为三类:
1.单侧睾丸缺如伴同侧肾、输尿管缺如。这是由于胚胎发育第4周,单侧未形成生肾索(睾丸、肾及泌尿生殖道的原基)所致。
2.单侧无睾丸,泌尿系正常。这可能是由于胚胎发育的第6周,由卵黄囊迁徙到左右生殖嵴的原始生殖细胞,全部迁移至一侧所致。
3.双侧无睾丸,泌尿系正常。这可能是由于染色体核型为46,XY的正常男性在胚胎性分化期男性形成后(12~14周)因某种原因睾丸退化、消失所致。
超声检查对无睾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如超声检查未发现睾丸,可做血清LH、FSH和睾酮水平检测,并在HCG刺激后重复测定血清睾酮水平。若促性腺激素水平高,HCG刺激后血清睾酮水平不升高,则倾向于双侧睾丸缺如;如血清睾酮水平升高,则为隐睾或异位睾丸。
CT和MRI也是诊断无睾症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于B超。
单侧睾丸一般不需要治疗。双侧睾丸缺如无法恢复生育能力,但为保持男性特征,可在青春期进行雄激素替代治疗。
药物治疗可采用口服雄激素制剂。十一酸睾酮是一种脂溶性的天然睾酮,主要与类脂质一起经淋巴系统吸收,避开肝脏减活作用,使治疗量的活性睾酮到达外周循环。睾丸替代治疗还有皮肤贴剂和肌注制剂。
选择睾丸移植也是治疗双侧睾丸缺如的方法之一。从心理治疗出发,为满足外形和感觉的需要,可将人造睾丸假体植入阴囊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