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指体内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或AVP,即“精氨酸加压素”)分泌异常增多或其活性作用超常,并不受血容量和血浆渗透压所制约,从而出现以细胞内水潴留、稀释性低钠血症、尿排钠增多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此综合征由Schwartz WB和Batter FC等人于1957年首次报告,10年后两人命名此征为SIADH,并提出诊断标准,故文献上亦称之为“Schwartz-Batter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等容量性低渗性低钠血症,占所有低钠血症的60%。
可归纳为5大类:
1.肿瘤
肿瘤异位分泌AVP是导致SIADH的常见原因。
2.神经系统疾病
AVP神经元不仅接受下丘脑渗透感受性细胞的兴奋性信号,也受到脑干心血管调节和催吐中枢的神经支配,包括抑制性和兴奋性的调节通路。当发生广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这些调节通路异常引起AVP分泌过多。原因包括:①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脓肿、硬膜下血肿等;②炎症性病变,如脑炎、脑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间歇性卟啉病、多发性硬化等;③退行性/脱髓鞘疾病,如吉兰-巴雷综合征、脊髓损伤等;④其他,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损伤、急性精神病、震颤性谵妄、垂体柄切断的抗利尿期、经蝶垂体瘤切除术、脑积水等也可致AVP过多分泌。
3.药物
①刺激AVP释放的药物:烟碱、吩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等;②直接激动肾脏V2受体或增强AVP抗利尿作用的药物:去氨加压素、催产素、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等;③其他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氯磺丙脲、氯氮平、氯贝丁酯、环磷酰胺、3,4-甲烯二氧甲苯丙胺(摇头丸)、奥美拉唑、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长春新碱等。
4.肺部疾病
肺炎、肺曲霉病、肺结核或脓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等。SIADH常发生在严重呼吸困难或影像学有广泛浸润性病变时,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会刺激AVP分泌。机械通气导致的静脉回流减少可刺激AVP分泌导致SIADH。
5.其他原因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发生低钠血症的比例高达30%~38%,其中12%~68%符合SIADH诊断标准。正常衰老过程可伴随AVP分泌调节异常,老年人常在没有潜在原因的情况下发生SIADH。高强度运动,如马拉松、铁人三项、超级马拉松也可诱发SIADH。强烈恶心、呕吐、二尖瓣狭窄分离术后等可引起反应性VAP分泌过多。
绝大多数SIADH有AVP的分泌增高或因其调节失常而不被抑制。少数患者AVP水平偏低,但肾脏集合管主细胞V2受体对AVP的敏感性增高。AVP活性增加使集合管上皮细胞水通道开放,自由水因渗透压梯度进入肾间质,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液不能稀释,自由水清除率下降,水分在体内潴留,细胞外液容量扩张,血液稀释导致低钠血症和血渗透压下降。同时,细胞内液也处于低渗状态,细胞肿胀,严重时可致脑水肿。本症为等容量性低钠血症,一般不出现外周水肿,因当细胞外液容量扩张到一定程度,可抑制肾近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尿钠排出增加,水分不会在体内过多潴留。同时,因血容量增加导致肾小球滤过增加、心脏利钠肽释放增加,以及醛固酮分泌受抑,这些因素均导致尿钠排出增加,尿渗透压不适当升高。
1.血浆渗透压
常<275mOsm/L(正常280~295mOsm/L)。
2.血钠
常<130mmol/L(正常135~145mmol/L)。
3.尿钠
常>30mmol/L。当血钠<130mmol/L,如尿钠>30mmol/L,提示尿钠排出不适当增加。
4.尿渗透压
常>100mOsm/L。当血浆渗透压<270mOsm/L,尿渗透压仍>100mOsm/L,甚至高于血浆渗透压,提示尿稀释障碍和AVP不适当分泌增多。
5.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酸
略低于正常。
6.AVP标记免疫测定
有助于诊断和分型。
1.原发病治疗
十分重要。药物引起者需立即停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肺部疾病引起的SIADH常随着基础疾病的好转而消失。由恶性肿瘤所致者,经手术、放化疗后,SIADH可减轻或消失。
2.急性低钠血症
常伴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可危及生命。此时应给予高渗盐水治疗,多用3%NaCl溶液,以快速升高血钠水平。但需注意血钠上升的速度不能过快,以减少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的风险。血钠上升的速度应低于10~12mmol/(L•24h),而对于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高风险患者(血钠≤105mmol/L)、低钾血症、严重肝病、营养不良或酒精中毒的患者,24小时血钠上升应低于8mmol/L。
3.慢性低钠血症
最重要的治疗是限制液体摄入。每天摄入的液体量通常应限制在500~1 000ml以内,可使血钠水平逐渐上升。但对于尿渗透压≥500mOsm/L、尿钠和尿钾浓度之和>血钠浓度、24小时尿量<1 500ml,以及限制液体摄入24~48小时后血钠每天上升<2mmol/L的患者,限制液体可能收效甚微,需要药物或盐水治疗。
4.AVP受体拮抗剂
包括考尼伐坦(conivaptan)和托伐普坦(tolvapton)。考尼伐坦可阻断AVP V1a和V2受体,目前只有静脉制剂。托伐普坦是选择性的AVP V2受体拮抗剂,为口服片剂。用药期间不要限制液体的摄入,以避免血钠浓度上升过快。
5.尿素(urea)
不仅可以增加无溶质水排出,还减少尿钠的排出,一般每天15~60g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