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metabolic syndrome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一个个体中同时存在的临床症候群。早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这组危险因素积聚的现象,直至1988年Reaven根据病理生理学研究结果认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此临床征群的发病基础。之后,国内外对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的内在联系与机制,从基础到临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将其正式命名为代谢综合征。由于MS既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与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危险,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代谢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导致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遗传易感性、体力活动缺乏、衰老以及体内促炎症状态、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是致病因素,但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在不同人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良的饮食(高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能增加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的胰岛素靶组织(肝脏、骨骼肌以及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减少。葡萄糖不能有效进入靶细胞导致其循环浓度升高,从而刺激胰岛β细胞产生更多的胰岛素。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可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随着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竭,其生成的胰岛素不足以代偿高血糖时即表现为临床糖尿病。
(二)腹型肥胖
肥胖-胰岛素抵抗,可引起高血压、高胆固醇、低HDL-c以及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增加的同时,多种重要的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相应上升。然而肥胖并非胰岛素抵抗的必要条件。很多存在胰岛素抵抗的个体,其体重指数并不超标,但是存在着体脂分布异常,即腹部和内脏脂肪堆积。以腰围直观反映出的腹部脂肪堆积与代谢综合征关系较BMI更加密切。
(三)低水平的炎症状态持续存在
可使代谢紊乱加速恶化。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炎症状态。肥胖时,以内脏脂肪为主的细胞释放过多的炎症介质以自分泌、旁分泌以及内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局部以及远端组织,通过受体后信号通路的激活,使细胞内胰岛素信号传导受阻,发生胰岛素抵抗。
(四)遗传易感性
代谢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和种族差异。作为多基因复杂病,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表现在不同人群存在一定的差异。遗传易感性的大小导致不同个体对某些致病性环境因素的敏感性有所不同。
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一旦诊断必须积极干预治疗。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度(包括吸烟情况)评估,然后给予多方面的干预,目的在于降低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干预的主要目标是三大主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对于非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预防2型糖尿病也是一个重要目标;而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为降低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则需要强化的干预治疗。
防治目标:①体重在一年内减轻7%~10%,争取达到正常BMI和腰围;②血压,糖尿病患者<130/80mmHg,非糖尿病患者<140/90mmHg;③LDL-c<2.6mmol/L、甘油三酯<1.7mmol/L、HDL-c>1.4mmol/L(男)或>1.3mmol/L(女);④空腹血糖<6.1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及HbA1c<7.0%。
(一)风险评估
中年人患有代谢综合征,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绝对风险是增加的。年轻患者尽管10年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绝对风险并不高,但远期风险是增高的。特别是还可能发生2型糖尿病,则进一步加大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此,诊断代谢综合征有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远期风险。为降低远期风险,有必要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中,空腹血糖异常(IFG,FBG 5.6~6.9mmol/L)是糖尿病的强预测因子。对于空腹血糖≥5.6mmol/L者,建议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OGTT),尽早发现IGT以及临床糖尿病患者,以便早期干预,延缓糖尿病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二)一级干预-改变生活方式
首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①适当限制热量的摄入、减重(第一年使体重下降5%~10%);②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推荐每日≥3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③改变饮食结构,减少富含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单糖、钠盐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素饮食。
(三)二级干预-药物治疗
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理想,则需要药物治疗。由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尚无有效针对病因的药物。但是针对代谢综合征各个组分的治疗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还是切实有效的。
1.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治疗。
2.控制高血压 非糖尿病、非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宜控制在<140/90mmHg。对于有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需控制在<130/80mmHg。对于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应给予药物治疗。有学者推荐ACEI类药物作为代谢综合征患者(特别是合并糖尿病者)一线抗高血压药物。ACEI以及ARB类药物有预防糖尿病的作用。一项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尽管利尿剂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利尿剂却可促使IFG或IGT患者发生糖尿病,故推荐小剂量利尿剂治疗。
3.控制高血糖。
4.血栓前状态的治疗 代谢综合征患者常常处于血栓前状态,表现为循环中纤维蛋白原、PAI-1以及多种凝血因子水平增高。目前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小剂量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推荐在中度风险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5.促炎症反应状态的纠正 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但是,多种药物(例如:他汀类、烟酸类、贝特类、ACEI以及TZDs)均可以降低CRP蛋白的水平,提示其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抗炎症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