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hyponatremia

概述

低钠血症(hyponatremia)是指血浆钠浓度低于135mmol/L,代表一种水相对钠过剩的状态。是住院患者中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正常个体,由于血浆渗透压稀释性降低,抑制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释放,多余的水分随着稀释的尿液排出。低钠血症患者通常存在肾脏水排泄功能受损,最常见的原因是不能抑制ADH的分泌。

病因与发病机制

根据血渗透压与低钠血症的关系,可将低钠血症分为低渗性、高渗性和等渗性三类。

一、高渗性低钠血症

细胞外液增多,溶质以非钠成分如糖尿病时高浓度葡萄糖或外源性给予甘露醇、甘油等为主。这些非钠溶质促进水从细胞内液转移到细胞外液,导致细胞内液减少。

二、等渗性低钠血症

严重高脂血症、异常高球蛋白血症时可伴有低钠血症。此时,脂质或异常球蛋白在血浆中占了一部分体积,使水的比例减少,实际血浆内含水部分血钠和血渗均正常,因此也称为假性低钠血症。

三、低渗性低钠血症

低渗性低钠血症是真正反映水平衡紊乱造成的低钠血症,其发病几乎都与ADH过多和/或肾脏浓缩功能障碍有关,常伴细胞内容量增加。低渗性低钠血症可以根据容量状态分为三组:

1.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低容量刺激ADH释放,通过其位于血管上的V1受体维持血压,同时激活集合管的V2受体促进水的重吸收。如消化道液体丢失(如腹泻)或使用利尿剂。细胞外容量减少促进ADH的释放,如果摄入或静脉给予低张力性补液,患者出现低钠血症。

2.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病因可以是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或由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肾病综合征造成的水肿状态。水肿状态时产生低钠血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相似。动脉充盈不足或相对血管容量不足导致ADH的释放,使肾脏水的重吸收增加。

3.正常容量性低钠血症

可见于中、重度甲状腺功能减退,糖皮质激素功能不全,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SIADH的病因如表1所示。

表1 SIADH的原因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低钠血症治疗原则是首先纠正病因。低钠血症的纠正往往是原发病得到良好控制的标志之一。治疗方法取决于低钠血症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是否有症状。一般推荐以下方案:

一、紧急治疗的目标

在数小时内使血清钠浓度快速升高4~6mmol/L。然而,血清钠浓度的升高值在任意24小时期间都不应超过8mmol/L。将血清钠浓度升高4~6mmol/L通常可缓解症状和防止脑疝。应每2小时测定1次血清钠浓度以确保它按预期的速度增加。需要紧急治疗的患者通常应用高渗盐水(通常是在10~15分钟内快速输注3%的盐水100ml)治疗。如果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持续或恶化,或者如果血清钠浓度没有增加,可重复1次或2次快速输注3%的盐水100ml,每两次给药之间间隔10分钟。

二、非紧急治疗的目标

缓慢升高血清钠浓度及缓解症状。一般来说,将血清钠浓度升高4~6mmol/L可缓解患者的症状。在任意24小时期间,血清钠浓度的升高幅度都不应超过8mmol/L。远期目标为将血清钠浓度缓慢纠正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范围。

近年来新型选择性血管升压素V2受体拮抗剂,具有尿水排泄作用,它们能够选择性增加游离水排泄而没有明显的电解质丢失,降低尿渗透压,提高血Na+浓度,产生有益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口服的制剂,如托伐普坦,是选择性V2受体拮抗剂。

作者
高鑫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上一篇:高容量 下一篇:高钠血症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