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容量是指细胞外液(ECF)容量减少的情况,严重时可导致低血压或休克。细胞外液又分成血管内液和血管外液(组织间液)。血管内、外液容量的增加或减少可以一致,也可以相反。细胞外液血浆渗透压和钠浓度可影响细胞内液(ICF)的容量。
低容量分为绝对或相对低容量,包括肾性和非肾性原因。消化液丢失和大出血是最常见引起血管内ECF绝对容量不足的原因。
相对容量不足是指ECF绝对容量并未减少,但是ECF总容积或血管内容积增加,引起相对低容量,临床表现类似于绝对低容量。导致相对低容量的原因有:血管舒张、全身性水肿和第三间隙丢失。
肾脏导致的绝对低容量是指任何原因使肾小管钠重吸收减少,导致排出的钠超过食物摄入的钠。如利尿剂、某些遗传或获得性肾小管疾病等。
低容量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辅助临床评估。
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是进行性出血的指标,但是血红蛋白稳定并不能排除低容量。如果低容量不是出血所致,可以表现为血液浓缩。
低蛋白血症、低张性低钠血症、高渗性高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尿比重增加等,各种生化异常都可能存在。
(一)绝对低容量
低容量治疗的关键是恢复血流动力学的完整和组织灌注。治疗包括原发病的治疗和容量的补充。容量补充需考虑容量评估、补液速度以及补充液体的成分。
常用补充溶液有葡萄糖水、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碳酸氢钠、林格液以及血浆等。输入1L 0.9%盐水后,约300ml在血管内,其余在组织间液。而葡萄糖溶液进入体内后可迅速转化成H2O和CO2,因此,相当于不含溶质的水,将均衡分布于细胞内、细胞外液,仅10%~15%分布于血管内。碳酸氢钠溶液主要用于合并酸中毒者。林格液除含NaCl外同时还有 K+、Ca2+及乳酸,后者可在体内转换成HCO3-以纠正酸中毒。
输注血浆可以快速被保留在血管内,供血容量扩张,适用于紧急严重低血容量患者或合并低蛋白血症者。临床用白蛋白、高分子量糖类分子代血浆(羟乙基淀粉或葡聚糖)可迅速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但是羟乙基淀粉有一定的肾毒性,需要谨慎使用。
(二)相对低容量
相对低容量的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改善血管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