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zinc deficiency
1.摄入食物含锌量不足
包括长期膳食中缺少含锌多的动物性食物、饥荒时食物总量不足、谷类加工过细导致锌损失较多、偏食含锌量较少的食物、膳食搭配不合理致使膳食中锌缺失多或吸收利用受干扰。
2.长期采用静脉营养而未注意补锌
完全禁食或进食极少者,依赖肠道外静脉营养维持生命所需,如未考虑补充锌,可引起机体缺锌。
3.锌吸收障碍
长期患慢性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hereditary intestinal zinc absorption disorders)或遗传性肠道吸收锌障碍病(肠病肢端性皮炎,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锌于肠道中吸收极大减少,粪便中排出锌增多,以致机体发生缺锌。
4.锌长期丢失或排泄过多
患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反复大量失血、溶血等使锌大量丢失;长时间服用皮质激素类、四环素类等药物促使锌排出;患糖尿病、肾病、严重尿毒症等使锌从尿液中排出增多;大量出汗使大量锌从汗液中损失;上述原因都可造成体内锌缺乏。
5.对锌的需要增加
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胎儿、婴幼儿、青春期少年,处于疾病(尤其是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肿瘤等)后恢复期或手术后大面积创伤恢复期的患者,对锌的需要量可极大增加,如未及时充足地供给锌,可引起锌缺乏。
1.去除或者纠正缺锌原因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造成缺锌的可能原因,积极矫治。
2.安排高锌饮食
在给予平衡膳食的基础上,积极补充富锌的动物性食物。根据患者消化营养情况安排适宜饮食,提高锌摄入量。
3.口服锌制剂
按不同年龄,以每日两倍的推荐摄入量给予锌口服;年幼儿应该按体重计算,每日0.5~1.5mg/kg元素锌口服,约为2.5~3.5mg硫酸锌(含元素锌1/5)或3.5~10.5mg葡萄糖酸锌(含元素锌1/7)。少数患者服锌剂后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如餐后服药可减轻症状。一般疗程2~3个月较好。有特殊患者无法口服吸收锌的,可采用硫酸锌静脉滴注。静脉营养时补充元素锌的需要量:成人2.5~5.0mg/d,儿童50μg/(kg•d),婴儿300~500μg/(kg•d),早产儿300μg/(kg•d),必要时根据患者通过肠道、皮肤等丢失锌的估计量,增加补充。
1.普及营养保健知识,坚持平衡膳食
合理搭配膳食中各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纠正偏食、挑食和饮食过于单调,每日都能进食一些富含锌的食物,就能保证人体有足够的锌。
2.婴幼儿适时添加辅助食物
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尤其保证初乳的摄入。婴儿满6个月后应及时添加乳类以外含锌较高的动物性食物。孕妇、乳母的锌需要量较多,应特别供给富锌食物。
3.对易患缺锌的高危人群适当补充锌的每日供给量
包括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婴幼儿和青春期少年,长期重体力劳动者,锌吸收功能较弱的年迈老人和孕妇、乳母。此外,患慢性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和锌消耗增多者,如手术后、肿瘤、结核病患者等和长期采用肠道外营养者都应注意适当补充锌摄入量,并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预防锌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