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维生素E缺乏症
维生素E缺乏症
概述

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包括8种生育酚,其中作用最强的是D(右旋)α-生育酚(α-tocopherol)。 当各种原因引起血浆D(右旋)α-生育酚水平低于正常时就引起维生素E缺乏症(vitamin E deficiency)。

病因学

由于膳食不适当引起缺乏在发达国家已很少见,缺乏主要发生在:

1.早产儿体内维生素E储存少,肠道吸收能力差,易引起缺乏。

2.长期和严重脂肪吸收不良任何损害膳食脂肪消化和吸收的病理过程,如囊性纤维化使胰酶分泌减少、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肠切除、肠细胞内乳糜微粒的合成或组合缺陷、遗传性无β脂蛋白血症等疾病使维生素E不能在小肠吸收,也无法在血清中转运。

3.先天性维生素E代谢异常为家族性单纯维生素E缺乏,患者有神经病学的异常表现,尽管食物中维生素E充足,也不存在吸收不良的证据,但仍表现为维生素E的缺乏。

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维生素E缺乏至今未能作为一个有明确定义的综合征来认识。成年人由于体内有维生素E储存,即使膳食缺乏或吸收不良,也需要数年才使血浆维生素E水平降至缺乏范围,且成年人已成熟的神经系统对维生素E缺乏的耐受力较强,常在5~10年后才出现神经方面异常。而在儿童则相反,如在婴儿期即有维生素E吸收不良者,很易发生重度维生素E缺乏,如不及时治疗,则可迅速发生神经症状,主要影响脊髓后束和脊髓小脑束。表现为深层肌反射消失,本体感觉、振动感觉异常、共济失调。眼肌麻痹(眼移动障碍)、视野障碍、肌肉疲软。尤其在早产儿体内维生素E储存更少,肠道吸收能力低,生长速率快,更易发生缺乏。常出现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增多、脑室内出血、水肿、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和肺支气管发育不良的危险增加。

目前正研究正常偏低的维生素E营养状态对动脉粥样硬化、癌、白内障生成以及涉及老龄化的其他退行性过程的影响,研究提示补充维生素E和抗氧化剂可能降低上述疾病的发生率。

代谢与生理功能

食物中的维生素E在小肠中段以微胶粒的形式吸收,必须溶解于胆汁中才能达到肠吸收细胞的表面,通过被动扩散进入肠黏膜细胞。中链甘油三酯可促进维生素E吸收,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则抑制其吸收。血中的维生素E可和各种脂蛋白结合后转运,部分也通过红细胞转运。维生素E存在于脂肪细胞的脂肪滴、所有细胞的细胞膜和血液循环的脂蛋白中,储存于脂肪组织、肌肉和肝脏。维生素E主要从粪便排出,少量经尿排出。

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为抗氧化作用,它保护细胞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细胞骨架及其他蛋白质的巯基和细胞内的核酸免受自由基的攻击。维生素E缺乏使细胞内的抗氧化机制发生功能障碍,引起细胞损伤。这一功能与维生素E抗动脉硬化(使动脉壁脂类过氧化物减少),抗癌症(破坏亚硝基离子,阻断亚硝胺生成),改善免疫功能保护眼睛视觉(减少视网膜脂类过氧化物积累和晶状体循环)和延缓衰老过程(使脂褐质含量减少)有关。其次维生素E通过促进核RNA更新的蛋白质合成而促使某些酶蛋白合成。维生素E可调节血小板的黏附力和聚集作用,保护红细胞完整性,还能维持生殖器官的正常功能。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预防与治疗

人类由于维生素E摄入不足引起缺乏症状是极为罕见的,因维生素E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其最丰富的来源是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棉籽油和红花油等,在麦胚、坚果类及其他谷类和绿叶蔬菜中亦有。在肉类、鱼类、动物脂肪、乳类和多种水果中含量较少。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膳食维生素推荐摄入量见表1。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易发生脂质过氧化作用,因此当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增高时,维生素E的需要量也增高。对成年人有人建议每克多不饱和脂肪酸约需要0.4mg的维生素E。

表1 中国居民维生素E每日膳食参考摄入量

注:aAI指适宜摄入量;

维生素E治疗剂量差别很大,成人可耐受每日200~800mg,而不出现有害作用。严重吸收不良患者和β脂蛋白缺乏时需给予大剂量维生素E,每日200~600mg是适当的。一般认为大剂量维生素E是安全的,但也有报道每日800mg的剂量使脑出血的发病率有轻微增加,摄入1 000mg时可有视觉模糊、恶心、胃肠胀气和腹泻。在早产儿维生素E大剂量静脉注射使早产儿患脓毒血症的危险增高,可能是抑制了中性粒细胞的杀伤力,当口服大剂量时易引起早产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作者
郭志平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上一篇:维生素D中毒 下一篇:维生素K缺乏症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