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电击伤
电击伤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electrical injury

中文别名 :触电

概述

电击伤(electrical injury)是指超过一定强度的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导致的机体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身体某部位直接接触电流或被雷电击中,电流通过中枢神经和心脏时,可引起呼吸抑制、心室颤动或心搏骤停,造成死亡或假死;电流局限于一侧肢体,可造成该肢体残疾。

病因学

常见原因有:①主观因素。在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用电制度,日常生活缺乏用电知识或疏忽大意。②客观因素。高温、高湿场所、腐蚀性化学车间、多雨季节等,使电气绝缘性降低,容易漏电;电器及线路老化未及时维修;或暴风雨刮倒电线杆、电线断裂下落、火灾时电线烧断及被雷电击中等。

发病机制

外界电流接触人体时,人体便成为电路中导体的一部分。电流通过入口迅速向体内邻近组织扩散导电,电流可致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失调,并产生电流、电渗、电热等反应,从而导致组织器官损害。对人体引起损伤的程度,与电流的性质(直流或交流)、强度、频率、电压的高低,接触部位的电阻,接触时间的长短,电流在人体内的径路等有关。

(一)电流的性质和频率

人体对交流电耐受性比直流电差,所以交流电引起的损伤比直流电严重。小于250V的直流电很少引起死亡,而交流电在50V以上即可产生危险。特别是15~50Hz的低频交流电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最大,可引起肌肉强直、受损;对心脏危害大,易致室颤而立即死亡

(二)电流强度

一般2mA以下的电流仅产生麻刺感。10~25mA时,手指肌肉产生持续的收缩,难以自主脱离电源,可引起剧痛和呼吸困难。50~80mA的电流可引起室颤和呼吸肌麻痹。

(三)电压的高低

电压越高损伤越严重。36V以下是安全电压;220V电流能引起室颤;1 000V以上电流可使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220~1 000V的电流可同时影响心脏和呼吸中枢。但在潮湿环境下接触12V电压也可能产生危险。

(四)触电部位的电阻

在一定的电压下,进入机体的电流强度与接触部位的电阻成反比。人体各组织的电阻,由大到小依次为皮肤、骨、脂肪、皮肤、肌肉、神经、血管、血液。皮肤电阻变化很大,冬季干燥时高,出汗、潮湿时降低;角质层厚的足掌和手掌电阻最大。电流在体内一般沿电阻小的组织前行,引起损伤。

(五)电流作用的时间

时间越长,损伤越严重。如高压电流通过人体时间小于0.1秒,不会引起死亡;超过1秒,可能导致死亡。

(六)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凡电流通过心、脑等重要脏器往往有生命危险,如由一手进入,另一手通出,可致室颤或心搏骤停。若电流由一足进入,另一足通出,则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抢救触电者务必争分夺秒。具体措施如下:

(一)保证急救现场的安全

当发现触电患者后,立即用绝缘物(如干燥的木棒、竹竿或橡胶塑料制品)分离患者与电源;有可能时,立即切断总电源。

(二)轻症患者

对意识清醒,仅有乏力、心慌、全身软弱的轻症患者,在严密观察下卧床休息数天一般可恢复,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三)现场心肺复苏

对呼吸、心搏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①对电击伤患者,尽管呼吸、心搏停止较长时间也应尽最大努力积极抢救。②早期应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通气保障。③心肺复苏配合电击除颤是最为有效的复苏措施。复苏过程中,如心搏微弱而非室颤者禁忌电除颤。④如电流进出口在上肢,心脏多呈松弛状态,可心内注射肾上腺素1mg或10%氯化钙5~10ml。如电流进出口分别在上下肢,心脏多呈收缩状态,应注射阿托品1~2mg为宜。⑤防治脑缺氧,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高渗氯化钠溶液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治各种并发症

监护心电、呼吸、血压,监测肝、肾功能,预防伤口处血管破裂大出血,特别是伤后2~3周血管坏死部位脱落发生的继发性大出血。

(五)诊断、抢救致命的合并伤

颅脑外伤、骨折、腹部闭合性损伤如肝破裂等,这些合并伤如不及时抢救均可在短时间内致死。

创面处理:电流通过人体损伤远较体表烧伤为重。肢体环形电击伤,早期切开减张、抬高患肢对保留肢体有重要意义。早期扩创,有效地覆盖创面,彻底切除坏死组织。对暴露的血管、神经干、肌肉及骨关节用皮瓣修复。

休克期的防治:电击伤尤其是高压电击伤常有肌肉大片烧毁,甚至累及骨骼,失液量大,比一般热力烧伤易发生休克,要适当增加液体量,并同时应用5%碳酸氢钠溶液碱化尿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监测每小时尿量50~100ml以上,应用利尿剂,防止急性肾衰竭。

截肢问题:截肢指征必须严格掌握,除肢体全部坏死或严重感染,无法修复或威胁生命外,一般尽可能保留肢体,恢复功能。需要截肢者,应以肢体肌肉坏死平面决定截肢平面,不宜过于保守,坏死组织需要彻底切除,以免术后导致感染或出血,而再次截肢。

电击伤创面继发性出血的处理:电击伤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电流对血管内膜和弹力层的损伤,同时坏死组织溶解,血管内压力增高或感染侵蚀受损血管等,均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原则上应结扎或缝扎止血,结扎或缝扎血管宜在血管健康的组织中进行,否则会有再次出血的危险创面感染、大量肌肉坏死是阻碍创面愈合的重要原因,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通过负压充分引流炎性渗液、感染坏死组织,降低组织充盈度,改善微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的含氧量及抗感染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六)高压氧治疗

电击伤患者一旦经心肺复苏后,只要生命体征稳定,高压氧治疗越早越好,特别是在脑水肿发生前行高压氧治疗,以改善脑组织供氧,促进脑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发生。

预防

首先应以预防为主,普及用电知识,用电时规范操作,普及触电现场抢救方法;定期对线路和电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避免带电操作;救火时先切断电源。雷雨时切忌在田野中行走或在大树下躲雨。医疗用电器仪表,应使用隔离变压器,使漏电电流控制在10μA以下。高压电周围应配置防护栏,并要有明显警示标志。

作者
朱会耕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上一篇:淹溺 下一篇:噪声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