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煤工尘肺(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CWP)是煤矿工人长期吸入生产环境中的粉尘(硅尘和煤尘)所引起的尘肺。由于工人吸入煤尘和硅尘的时间和量各异,其病变程度和临床表现也不一致。煤工尘肺一旦发生,即使脱离接触粉尘,仍可缓慢进展。
煤工尘肺病因明确,即长期吸入煤尘所致。煤层是夹埋在岩层中的,因此开采时要在岩层中凿岩掘进以打巷道,再在煤层中采煤。岩尘中含游离二氧化硅10%~80%,一般为30%~50%;煤尘中含少量(1%~5%)游离二氧化硅。煤矿工人工种多不固定,既接触煤尘、又接触硅尘可引起煤硅肺(anthracosilicosis),纯煤粉尘吸入引起煤肺(anthracosis),岩石粉尘引起硅沉着病,煤矿工人中尘肺以煤硅肺最为常见。煤工尘肺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累计接尘量、年龄和煤的品级。多项研究表明,免疫介导机制在煤工尘肺发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报道煤工尘肺患者存在Th1/Th2平衡紊乱。
煤工尘肺的发病年龄一般较长,均在15~20年或者更长,病程发展比较缓慢。其病理改变随吸入的硅尘和煤尘的比例不同而表现各异。主要病理改变有煤尘纤维灶(或称煤斑)、灶性肺气肿、煤硅结节、弥漫性纤维化和大块纤维化。
以吸入煤尘为主时,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周围形成弥漫性煤尘细胞灶和煤尘纤维灶,以网状纤维为主,病灶边有肺气肿;煤尘和硅尘同时存在时,形成以肺间质为主的弥漫性煤尘灶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部分病例有少量煤硅结节,其核心为不规则排列的胶原纤维。病变继续发展,结节融合,融合灶大于2cm者,称为大块纤维化。
大块纤维化是煤工尘肺的晚期表现,但不是晚期必有的表现。它一般出现在两肺上叶或下叶上部,右肺多于左肺,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块纤维化的组织结构,以弥散性纤维化为主,在纤维组织中和病灶周围有很多煤尘;有的间质纤维化和煤尘形成结节。病灶周围可见明显的代偿性肺气肿,也见肺边缘性气肿。
大块纤维化时,通气量的减退与纤维团块大小有关。若病变超过5cm或一侧肺的1/3,可使支气管、细支气管变形狭窄,气流阻力增加,FEV1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降低。残气量和残气量占肺总量的百分比可增加;但有时因较多肺组织实变或含气量减少,残气量反而减少。
煤工尘肺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患者并及时脱离粉尘作业是积极预防和治疗煤工尘肺的重要手段。对伴有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和肺结核者应给予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