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蜘蛛均有毒。在我国能引起中等度到严重反应的毒蜘蛛有扑鸟蜘蛛(广东、海南岛等地)、红螫蛛(华东、华北、东北等地)、穴居蜘蛛(华北、东北、西北等地)、赫氏长尾蛛(台湾为主)和黑寡妇蜘蛛(海南省)、狼蛛(新疆)等。以黑寡妇蜘蛛毒性最为强烈。
蜘蛛有一对角质螫,分泌少量毒液,其成分主要为胶原酶、蛋白酶、磷脂酶及透明质酸酶等,含有神经毒素和组织溶解毒素。神经毒素主要为Latrotoxin,作用于神经肌肉突触,使阳离子通道相继打开,大量钙离子进入,引起乙酰胆碱从突触小泡释放,致肌肉过度去极化,自主神经过度亢奋,大脑皮质神经元过度亢进;神经毒素可结合到神经肌肉胞突结合膜,刺激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溶解毒素可引起组织坏死、血管炎,并产生全身反应。因排毒量小,毒蜘蛛蜇伤一般很少引起致命的。
四肢的伤口近心端立即缚扎,每隔15分钟放松1分钟,同时伤口进行清创处理:用胰蛋白酶加0.5%普鲁卡因在伤口周围作环形封闭,抽吸毒液;在伤口未出现水疱和焦痂前,可用氨丙砜(DDS)50~100mg/d口服,对伤口愈合有效。肌肉痉挛明显者,予以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肌肉松弛剂如地西泮(安定)类的应用可减少葡萄糖酸钙的应用次数;抗胆碱能药物也可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用于减轻全身症状和局部反应,但用量不必很大。脑水肿、昏迷者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可用于继发感染的预防。积极防治溶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特异性抗毒素可以达到中和毒素的作用,但临床上很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