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barium,Ba)是一种略具光泽的银白色金属,金属钡几乎无毒。钡化合物的毒性与溶解度有关。硫酸钡不溶于水,故无毒性。碳酸钡虽不溶于水,但可溶于稀盐酸,吞服后与胃酸反应生成氯化钡而毒性增强。氯化钡、硝酸钡、硫化钡、氟化钡等可溶性钡化合物毒性较强。钡及其化合物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受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吸收后的钡离子24小时内迅速分布到肌肉和骨骼,以后主要以硫酸钡形式沉积在骨骼内,肌肉、肝、肾可有少量的蓄积。母体的钡可经胎盘屏障和乳汁进入胎儿和婴儿体内。钡主要由粪便排出,小部分经肾排泄。钡离子是一种极强的肌肉毒,对平滑肌、骨骼肌、心肌产生过度的刺激和兴奋作用,继后转为抑制而导致麻痹,也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钾大量进入细胞内产生低钾血症。人口服氯化钡的中毒剂量为0.2~0.5g,致死量为0.8~0.9g。急性钡化合物中毒多因将钡化合物当作发酵粉、食盐、碱面、面粉、明矾等误服引起,或饮用钡化合物污染的水。吸入高浓度钡化合物粉尘或高温钡化合物溶液灼伤皮肤也可引起急性中毒。
钡中毒性肾病的病因主要由于职业上或生活上接触钡的化合物所致。钡化合物可由呼吸道、消化道吸收。急性钡中毒则主要是由消化道摄入。
金属钡一般无毒,但可溶性钡盐如氯化钡、硝酸钡、碳酸钡、氧化钡、氢氧化钡等对人却有剧毒。钡及其化合物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体内,急性中毒主要经消化道吸收所致。一般在1小时内血浆钡浓度达到最高峰,但迅速转移至骨(约占体内总量的65%)、肝、肾和肌肉,并很快从粪便排出,小部分经尿和唾液排出。
钡盐对各种肌肉有强烈而持久的刺激作用。兴奋心肌,使心肌的应激性和传导性增强,心跳加快。严重时则可转而抑制心肌的兴奋传导,出现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严重的异位心律和心室颤动以至心室停搏;气管平滑肌收缩以至痉挛;对子宫平滑肌也有兴奋作用,引起流产;流涎、呕吐、腹痛及腹泻。肌纤维颤动、抽搐、运动障碍及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全身瘫痪。钡可能借助于钙的转移或对钙的转换,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使钾大量进入细胞内,导致血清钾含量降低,出现低钾血症。
肾脏的病理改变主要在肾小管‐间质,其特征与低血钾性肾病相似,肾脏可有点状出血,肾小管变性或坏死等形态学改变。
钡中毒性肾病的实验室检查尿检可发现有蛋白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及管型尿等,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升高,血钡、尿钡升高,血钾降低。心电图检查常见异常如ST段下降,T波延长、变平、倒置或双向等,并可出现明显U波。
1.口服中毒应立即催吐,用温水或5%的硫酸钠溶液洗胃,然后口服硫酸钠20~30g导泻。
2.吸入中毒者立即脱离现场,用温水漱口,口服适当硫酸钠。
3.过量接触者均需严密观察48小时,并监测ECG和血钾,以防病情突然变化及时处理。
4.皮肤被高温钡盐溶液灼伤者,用2%~5%硫酸钠冲洗,彻底清创后,按皮肤灼伤常规处理。并严密观察全身情况,血钾和ECG。
5.解毒剂
(1)硫酸钠:根据病情,首选1%~2%硫酸钠溶液500~1000ml静滴,或10%~20%,溶液10~20ml缓慢静注,可重复、间歇用药,连用2~3日。此药能使钡离子形成不溶性硫酸钡,因此应在心动能允许的情况下大量输液以稀释形成的硫酸钡,防止对肾的损害,并利尿促进钡的排出。
(2)硫代硫酸钠:也可采用20%硫代硫酸钠20~40ml静注,每日1~2次。
(3)补充钾盐,纠正低血钾症是抢救中毒中重要措施。重度中毒者,氯化钾浓度提高到0.5%~1.0%,补钾速度可达1~1.5g/h,日补钾量6~10g,危重者超常规剂量,高浓度快速补钾,曾有24小时内补钾22~34~39.5g而获救的病例,这是特殊情况的处理,而不能盲目大剂量补钾。补钾时应进行严密的心电图与血钾监护,并注意排尿与肾功能。
解除钡离子已经形成的毒作用,纠正低钾血症,补充氯化钾是惟一有效的药物。轻症病人,10%氯化钾每天30~60ml分次口服。钡中毒患者对补钾有惊人的耐受性,重症病人必须在心电监护及血钾的监测下静脉滴注,及时足量补钾,首日剂量可达9g以上。一般较重病人可用5%葡萄糖500ml,加氯化钾1~2g静滴,氯化钾用量可达6~8g/d。ECG、血钾恢复正常后减量维持或改为口服。
6.对症治疗
(1)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严重心律失常时需注意补液量及补液速度。
(2)用能量合剂,1,6二磷酸果糖或大量维生素C静滴保护心肌。
(3)心律失常可选用心律平,慢心律,维拉帕米或静滴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
(4)出现呼吸肌麻痹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并静脉给予中枢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同时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
(5)心脏骤停,应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钡中毒性肾病的预防措施主要为改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防护,避免误服钡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