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dimethyl formamide
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DMF)是一种无色、有鱼腥味的液体,作为化工原料和溶剂,广泛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制药、树脂、皮革等生产。
DMF蒸发可经呼吸道吸收,液体可经皮肤及消化道吸收。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
DMF的毒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其代谢产物有关。DMF在细胞色素P450加单氧酶2E1催化下,其甲基羟基化,生成 N-甲基-甲醇酰胺(N-hydroxymethyl-N-methylformamide,HMMF),HMMF部分脱羟甲基,分解成甲基甲酰胺(N-methylformamide,NMF)和甲醛,NMF 可羟化,分解成甲酰胺(formamide,F),少部分DMF以原形经肾脏排出。NMF或HMMF生成N-甲基氨基甲酰半胱氨酸过程中的活性中间产物具有亲电性,可与蛋白质、DNA、RNA的亲核中心共价结合,造成肝肾损伤。亦有研究提示DMF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干扰细胞的Na+/H+交换,引起细胞内pH改变,导致胃黏膜刺激性损伤及肝脏损害;另外,DMF影响肝细胞钙稳态并抑制肾Ca2+-ATP酶活性,使钙稳态失调而致肝肾损害。DMF对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DMF中毒无特效解毒剂。中毒发生后应及时脱离现场,皮肤及眼部受污染后,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治疗原则为保肝、护胃、解痉止痛及对症支持治疗。腹痛可选用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制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还原性谷胱甘肽、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可用于防治肝功能损害。短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迅速减轻肝脏、心脏、肾脏等的中毒性病变,必要时可用地塞米松20~40mg/d,疗程2~3天,但应与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合用。皮肤损害严重者可用依沙吖啶湿敷、曲咪新乳膏治疗。长期接触者如出现明显的神经衰弱症候群或肝脏病变,应脱离接触,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