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rodenticides poisoning
杀鼠剂是一类可以杀死啮齿动物的化合物,用于杀灭鼠类。当今,灭鼠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目前已严禁使用的急性灭鼠剂,这类鼠药一次吃够致死量即可致死,如毒鼠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等;另一类为慢性抗凝血灭鼠药,该类鼠药作用缓慢,可蓄积中毒,中毒动物终因出血衰竭致死。包括杀鼠迷、杀鼠灵、溴敌隆、大隆等。
可因接触、误服、自杀、投毒而中毒。抗凝血杀鼠剂在体内主要是抑制动物或人体对维生素K的利用,影响凝血致活酶及凝血酶原的合成,降低了血液凝固性。毒物也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使其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引起内脏或皮肤、黏膜出血。氟乙酰胺进入人体后,脱氨形成氟乙酸,与三羟循环中柠檬酸结合生成氟柠檬酸,导致糖代谢障碍,热能生成终止,同时氟离子有亲钙性,使血钙下降。毒鼠强主要毒作用是兴奋中枢神经,可有强烈的惊厥表现,其机制是毒鼠强拮抗γ‐氨基丁酸(GABA)的结果。
按其化学特性可分为四类:①熏蒸杀鼠剂:氯化苦,溴甲烷,磷化锌;②有机合成杀鼠剂:硫脲衍生物安妥,有机氟类的氟乙酰胺、邱氏鼠药、氟乙酸钠、甘氟、氟乙醇、氟蚜螨;③茚满二酮类:敌鼠,杀鼠灵、杀鼠迷、溴敌隆;④有机磷类杀鼠剂:毒鼠磷、毒鼠灵中毒(参见有机磷中毒)。
1.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心电图等。
2.有出血倾向者测凝血时间(试管法)、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
3.取中毒者的血和尿检测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经消化道中毒者胃内容物也可检毒。
1.消化道中毒者,用温清水彻底洗胃,并予以导泻。
2.抗凝血杀鼠剂中毒者,可予维生素K110mg,静脉小壶滴入,每日3次。静滴维生素C,有助止血。皮肤、内脏出血较明显者可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以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积极控制出血。
3.致惊杀鼠剂中毒者抽搐时,以安定、苯巴比妥钠等药物抗痉止抽。
4.有机氟杀鼠剂中毒可用乙酰胺2.5~5g,肌内注射,每6~8小时1次,用药依病情决定,一般3~7天。
5.昏迷者应予以防治脑水肿、呼吸或循环衰竭。
6.对症与支持治疗。
1.经消化道中毒者立即引吐。
2.重症抽搐,昏迷者应保持气道通畅,注意呼吸状态。
3.安全护送到医院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