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araquat poisoning
百草枯(paraquat,paraquation)又名克芜踪、对草快,是目前最常用的除草剂。百草枯属快速作用,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进入泥土后,很快失去活性,无残留毒性。对人、畜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大多数由于误服或自杀口服引起中毒,但也可经皮肤和呼吸道吸收中毒致死。常表现为多器官功能损伤或衰竭,其中肺损伤最常见,呈进行性呼吸困难,导致呼吸衰竭死亡。
百草枯分子式C12H14N2Cl2,工业品为黄色固体,市售产品由于添加剂不同多为墨绿色或蓝褐色,也有红色品种。本品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吸收,但是皮肤吸收中毒也不可忽视。百草枯大鼠经口LD50为100mg/kg,小鼠经口LD50为120mg/kg,兔经皮LD50236mg/kg。成人致死量为20%水溶液5~15ml(20~40mg/kg)左右。百草枯吸收后随血液分布至肺、肾脏、肝脏及甲状腺等器官,但以肺内含量最高,含量可大于血中含量的十至数十倍,且存留时间较久。百草枯在体内很少降解,常以原形随尿、粪排出,少量经乳汁排出。百草枯中毒可以引起严重的肺、肝脏和肾脏损害,服毒量大者可迅速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肺脏是百草枯中毒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之一。I型及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则是百草枯选择性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细胞。百草枯中毒病理表现为早期肺泡上皮细胞受损,肺泡内出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晚期则出现肺间质纤维化,这种表现被命名为“百草枯肺”,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一种变异形式。
急性百草枯中毒程度分型或分级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制定的《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2013)》,根据患者服毒量早期可做如下分型:①轻型:百草枯摄入量<20mg/kg,患者除胃肠道症状外,其他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能够完全恢复。②中-重型:百草枯摄入量20~40mg/kg,患者除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多系统受累表现,1~4天出现肾功能、肝功能损伤,数天~2周出现肺部损伤,多数在2~3周死于呼吸衰竭。③暴发型:百草枯摄入量>40mg/kg,有严重的胃肠道症状,1~4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极少存活。
1.急性百草枯中毒程度分型
百草枯中毒诊断与治疗“泰山共识”专家组根据中毒病例临床特点及毒物分析结果,去除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比较大的服毒量的估计内容,参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性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诊断(GBZ246-2013)》,使病情评估更加切合实际,提出和推荐如下百草枯中毒诊断分级标准:
2.急性百草枯中毒程度分级
除胃肠道症状外,可有急性轻度中毒性肾病(见GBZ79-2013),早期尿液快速半定量检测(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法)百草枯浓度<10μg/ml。
(1)轻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①急性化学性肺炎(见GBZ73-2009);②急性中度中毒性肾病(见GBZ79-2013);③急性轻度中毒性肝病(见GBZ59-2010)。早期尿液快速半定量检测百草枯浓度10~30μg/ml。
(2)中度中毒
在中度中毒基础上,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①急性化学性肺水肿(见GBZ73-2009);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见GBZ73-2009);③纵隔气肿、气胸(见GBZ73-2009)或皮下气肿;④胸腔积液或弥漫性肺纤维化;⑤急性重度中毒性肾病(见GBZ79-2013);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见GBZ77-2002);⑦急性中度或重度中毒性肝病(见GBZ59-2010)。早期尿液快速半定量检测百草枯浓度>30μg/ml。
(3)重度中毒
同时该分级方法指出,其他影响因素例如服毒后是否立即进行催吐、服毒后至洗胃的时间间隔、服毒时是否空腹以及服毒后至正规治疗的时间间隔等,在诊断时也应该充分考虑。
早期血常规检查可以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计数增高,早期尿常规检查即可有尿蛋白阳性。肝损害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丙酰基转肽酶可升高,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升高。肾损害时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可明显升高,严重的低钾血症是百草枯中毒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呼吸衰竭时动脉血气分析可有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也可降低或正常。血乳酸可明显升高。
1.常规检查
血液、尿液百草枯浓度测定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精确定量测定。尿液百草枯也可采用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半定量快速检测方法。血液百草枯浓度精确定量超过0.5μg/ml或尿液快速半定量检测超过30μg/ml提示病情严重;血液百草枯浓度精确定量超过1.0μg/ml或尿液快速半定量检测百草枯浓度超过100μg/ml提示预后不良。
2.毒物分析
肺HRCT 早期以渗出性病变为主,中晚期出现肺纤维化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纵隔及皮下气肿、气胸等。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者提示预后不良。肺功能检查可作为患者出院及随诊
3.肺部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
时评估指标,部分患者可留有限制性通气障碍及小气道病变表现。 血D-二聚体升高可能与肺损伤相关,明显升高者往往提示肺损害较重。心电图可有T波及ST-T改变、心律失常等表现。
4.其他
百草枯中毒(paraquat herbicide poisoning)无特效解毒剂,治疗以减少毒物吸收、促进体内毒物清除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黏膜和眼睛。经口中毒者立即催吐,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彻底洗胃,洗胃时应避免引起食管或胃穿孔。然后用30%漂白土、皂土或活性炭60g灌胃,以吸附胃肠内的百草枯,再予以硫酸镁、硫酸钠或20%甘露醇导泻,重复应用,直至粪便中出现吸附剂。基层单位,可就地取清洁黏土调成混悬液,灌服,再用硫酸镁导泻,以清除毒物。早期、反复应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净化血液或血浆置换技术,可使预后改观。
防治肺损伤:及时给以抗氧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乙酰半胱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褪黑激素可通过清除羟基、过氧化氢、过氧亚硝酸盐阴离子等直接发挥抗氧化作用。避免高浓度氧吸入,以免加重肺损伤。当PaO2<5.3kPa(40mmHg)或发生ARDS时,可吸入>21%氧浓度的气体,或用呼气末正压呼吸给氧。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抑制炎症,减少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诱导的活性氧簇生成,以期减轻肺水肿和阻断肺纤维化病变。近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有较多成功救治百草枯中毒的病例报道,作者体会静脉输注治疗的英利昔单抗较皮下注射的依那西普疗效更佳。
中毒剂量和接毒后就诊时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