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弥散黏附性大肠埃希菌腹泻
弥散黏附性大肠埃希菌腹泻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enteroadhesive E﹒Coli

英文缩写
EAEC
概述

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nteroadhesive E﹒Coli,EAEC)是1987年在一名智利迁延性腹泻儿童粪便中被鉴定。在欧洲和日本曾引起大流行,被认为是旅游者腹泻的第二位常见原因(ETEC为第一位),是发展中地区儿童、HIV感染者腹泻的致病菌,也是儿童和HIV感染者迁延性腹泻和营养不良的原因。一项meta分析显示,EAEC在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急性腹泻儿童中的发生率中位数分别为15%和4%。导致腹泻的菌量是1010cfu,高菌量致病提示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是疾病传播的途径。与ETEC同样是粪‐口途径传播。危险因素包括到发展中国家旅游、摄入污染食物和水、卫生状况低下、宿主易感性和免疫抑制。

发病机制

人和动物研究证实EAEC能够结合于空肠、回肠和结肠的上皮细胞。致病过程有三个阶段:①黏附菌毛AFF和黏附因子黏附小肠黏膜;②细菌和宿主细胞产生的黏液在肠细胞表面形成生物膜;③释放毒素和引发炎症反应。EAEC可在黏液层中存活并持续定植导致迁延性腹泻,产生黏液便。人和动物研究显示EAEC毒素可以损害小肠微绒毛顶端及肠细胞,毒素为质粒编码毒素(Pet)、肠毒素、细胞毒素、耐热毒素(EAST1)(类似于ETEC耐热毒素)和志贺毒素1。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病程通常自限,口服补液治疗有效。旅游者腹泻和儿科腹泻的抗生素治疗依据个体情况而定,经验治疗为主。药物敏感性依地区不同而异,一些报道对氨苄西林、四环素、TMP、SMZ和氯霉素呈中‐高水平耐药。大多数地区对氟喹诺酮类、阿奇霉素、利福昔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萘啶酸敏感。

作者
王晓红
来源
实用内科学(上、下册),第13版,978-7-117-11864-4
上一篇: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腹泻 下一篇:空肠弯曲菌肠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