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gnathostomiasis spinigera
棘颚口线虫病(gnathostomiasis spinigera)系由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幼虫侵入人体所致的蠕虫蚴移行症。
棘颚口线虫成虫寄生于犬、猫、虎、野猪、狮、豹等动物的胃壁中,其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第一期幼虫,被剑水蚤吞食后发育为第二期幼虫。受感染的剑水蚤(俗称鱼虫)被蛙、鳝鱼、泥鳅、蛇(半龙首赤链蛇、红点锦蛇、银环蛇等)、鸡、鸭、淡水鱼等吞食后,幼虫经肠壁至肌肉形成第三期幼虫。猫、犬、野猪等吞食感染的鱼、泥鳅、蛙等后,第三期幼虫在其胃壁发育为成虫。
亚洲部分国家喜以泥鳅作美容剂敷面,或生食以期强身,该病在日本和泰国最多见。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亦有本病。我国浙江、福建、上海等地区随着生食的意向在增加,其发病率亦随之增加。
人进食未烧熟含感染性第三期幼虫的鱼、蛙、蛇肉等;生食泥鳅、猪肉、鸡肉等也可受感染;偶尔可经皮肤接触以上肉类而感染。幼虫侵入人体后可移行于皮肤表面和真皮之间或皮下组织,形成匐形疹或移动性肿块;也可移行至内脏因幼虫机械性或毒素刺激与过敏反应而致急性阑尾炎、胸膜炎、膀胱炎等,幼虫侵入人眼、脑、脊髓引起相应病变,病变部位有明显组织炎症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外周血象、脑脊液中有嗜伊红细胞增多;采用本成虫或幼虫制备的抗原作皮试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可协助诊断;体表、眼、子宫颈、尿、痰及脑脊液中发现虫体可确诊。
手术摘除病灶内幼虫是主要治疗方法,但一时难以将体内全部幼虫摘除彻底。可采用阿苯达唑每次400mg,每日一次顿服,疗程7~14日。个别反复出现匐形疹、移行肿块或脑、肺部实质脏器病变者可重复数疗程。
生、熟食品分开放置,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泥鳅、鸡、鸭、蛇、猪肉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