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异尖线虫病是由异尖线虫(Anisakis)的幼虫寄生在人体消化道引起的疾病。病原主要为简单异尖线虫第三期幼虫。成虫寄生于海洋哺乳动物的胃,如鲸、海豚、海豹、鲨鱼等。全球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上百种鱼寄生有异尖线虫或伪地新线虫,我国东海、南海、渤海、黄海近海域有数十种鱼,北部湾有20种鱼。人类感染病例在日本最多,其次为荷兰、朝鲜、美国、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我国近年亦有发现。
病因学
本病的感染条件决定于海鱼肉内是否带虫和人们是否生食。食用未煮熟的、生的或腌制的感染鱼会感染人类。鲑鱼、鲱鱼、鳕鱼、鲭鱼和鱿鱼可传播异尖线虫病。摄入后,幼虫会穿透人的胃和肠黏膜。但由于寄生虫不在自然宿主中而死亡。垂死的生物体引起炎症反应,组织脓肿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在某些情况下,幼虫会穿透肠壁并在腹膜腔内形成脓肿。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物理清除寄生虫(通过反流、内镜检查或手术)可治愈。对于已经穿过肠道、大网膜、肝脏或胰腺的蠕虫,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已有报道使用阿苯达唑(400mg口服,每天2次,连续3~21天)的成功治疗经验。
作者
朱利平;吴鸣鹤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