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皮肤幼虫移行症
流行病学
巴西钩口线虫广泛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犬钩口线虫则多见于北半球,羊钩口线虫在四川等省农村流行。上述各种动物蠕虫分别寄生在猪、犬、羊、猫等动物小肠内。其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后,在具有适宜温度和湿度的土壤中发育成为感染性丝状蚴,当接触到人体时,即侵入局部皮肤形成缓慢弯曲前行的线状红色疹,即匐行疹。雨季发病率最高。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血嗜酸性粒细胞常增多,活组织检查皮损前端可发现幼虫。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 局部可用液氮冷冻,找到隧道的前端冷冻杀死幼虫,或涂10%~15%噻苯达唑软膏。
2. 系统治疗
(1) 阿苯达唑:成人和2岁以上儿童口服400mg/d,连续3~5天。治愈率为45%~100%。
(2) 伊维菌素:儿童口服,150μg/kg,一般可用12mg,单次服用。
(3) 噻苯达唑:50mg/(kg·d),分2~3次口服,疗程5天,2周后可重复1个疗程。
预防
避免与狗、猫、羊等家畜粪便污染的土壤接触,定期给狗、猫驱虫,以消灭传染源。
作者
朱利平;吴鸣鹤
来源
现代皮肤科学,第1版,978-7-117-31724-5,2021.11
实用内科学(上下册),第14版,978-7-117-17272-1,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