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echinococciosis
中文别名 :包虫病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或称包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为棘球属(Echinococcus)虫种的幼虫感染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在我国,幼虫期能感染人的棘球绦虫主要有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和多房棘球绦虫(E. multilocularis,Em)两种,分别引起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分别又称囊型棘球蚴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和泡型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
细粒棘球绦虫长仅2~7mm,由1个头节和3个体节组成。成虫寄生于狗的小肠内,但狼、狐、豺等野生动物亦可为其终宿主。虫卵呈圆形,胚膜较厚,其形态与带绦虫虫卵相似,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当虫卵随狗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牧场、畜舍、蔬菜、土壤和饮水,被人或羊等其他中间宿主吞食后,经肠壁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肝、肺等全身各个器官发育为棘球蚴。狗吞食含有棘球蚴的中间宿主的内脏后,原头蚴进入小肠肠壁隐窝内发育为成虫(经7~8周)而完成其生活史。
多房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以狐、狗为主,幼虫即泡球蚴主要寄生在中间宿主啮齿动物或人体的肝脏。本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中国人群包虫血清学阳性率约10%。全国有23个省(自治区)有病例报道,其中以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四川、陕西为多见。2014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棘球蚴病共计发病人数3 363例。
(一)传染源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狗。狼、狐、豺等虽也为终宿主,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在流行区的羊群中常有棘球蚴病存在,而居民常以羊或其他家畜内脏喂狗,使狗有吞食棘球蚴的机会,感染常较严重,肠内寄生虫数可达数百至数千,其妊娠节片具有活动能力,可爬在皮毛上,并引起肛门发痒。当狗舔咬时把节片压碎,粪便中虫卵常污染全身皮毛,如与其密切接触,则甚易导致感染。
(二)传播途径
直接感染主要由于与狗密切接触,其皮毛上虫卵污染手指后经口感染。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也可造成间接感染。还可因生产活动而接触畜群,比如挤羊(牛)奶、剪羊毛、加工皮毛等而感染。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风飘扬,也有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三)易感人群
人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患者以农民与牧民为多,兄弟民族远较汉族为多。因棘球蚴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虫卵经口在胃及十二指肠消化,六钩蚴脱壳逸出,借小钩先吸附于肠黏膜,经肠壁进入肠系膜小静脉而到达门静脉系统,幼虫大多数被阻于肝脏,少数可通过肝静脉,经下腔静脉、右心而抵达肺部,极少数经肺入侵循环系统。故包虫寄生部位以肝脏占首位(75%~78%),肺次之(10%~15%)。
六钩蚴脱壳逸出后,6~12小时到达肝脏,其周围有大单核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如不被单核细胞所破坏,则第4日即长成40μm的幼虫,第3周末幼虫直径为2mm,并转变为囊状体,即棘球蚴。感染后5个月其直径仅1cm。多数幼虫在5年左右死亡,但部分则继续生长形成巨大囊肿,容积从数百乃至数千毫升不等。囊肿分内、外两囊,内囊为虫体本身,外囊为宿主组织形成的纤维包膜,两者间有轻度粘连,内有来自宿主的微血管供给营养。囊壁向囊腔芽生出成群的细胞,形成许多带小蒂的育囊(brood capsule)、子囊(脱落的育囊)和原头蚴(protoscolex)。游离于囊液中的育囊、原头蚴、子囊统称为棘球蚴砂(hydatid sand)。棘球蚴穿破而囊液溢出时,原头蚴可在邻近组织形成新囊肿。较大较老的包囊中,囊壁具相当厚度而与周围组织粘连,囊液亦具相当密度与张力,数百个子囊相互撞击或囊壁震动时可产生棘球蚴震颤。
一、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检查、超声检查、CT、MRI和PET/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虽为诊断棘球蚴病的重要手段,但在判断结果时,应相互结合并进行全面分析才有助于诊断。如胸部X线片有助于肺棘球蚴病的定位,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流行区人群棘球蚴病的普筛、手术前棘球蚴囊肿的定位及手术后的动态观察。肝棘球蚴病者在肝CT上显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囊肿内或囊壁可出现钙化,低密度影边缘部分显示大小不等的车轮状圆形囊肿影,提示囊内存在着多个子囊。MRI检查在肝脏内部病灶的定性及定位方面更加准确,PET/CT检查可从功能代谢变化方面对病灶有无扩散进行评估。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半数病例,一般不超过10%,偶可达70%。棘球蚴囊肿破裂或手术后,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常有显著增高现象。
(二)皮内试验
又称Casoni试验。以囊液抗原0.1ml注射于前臂内侧,15~20分钟后观察反应,阳性者局部出现红色丘疹,可有伪足(即刻反应),2~2.5小时后开始消退,12~24小时继以出现红肿和硬结(延迟反应)。当患者血液内有足量抗体时,延迟反应常不出现。在单纯性病例,即刻反应和延迟反应均呈阳性。在穿刺、手术或感染后即刻反应仍为阳性,但延迟反应常被抑制。皮内试验阳性率为80%~90%。囊虫病、结核病、肝癌等患者可出现假阳性。
(三)血清试验
血清免疫试验用于检测患者血清抗体,试验方法多种,但以间接血凝试验(IHA)和ELISA最为常用。阳性率90%左右,亦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与囊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可高达20%~30%。近年来为提高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的ABC-ELISA方法,利用亲和素和生物素的高亲和力,可使敏感度提高3~80倍;McAb-ELISA方法以单克隆抗体代替多克隆抗体,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
反转录PCR可检出肝棘球蚴特异性mRNA,可有效提高诊断率。
(五)病理学检查
在患者排泄物、活组织检查标本或手术切除组织中发现棘球蚴的囊壁、子囊、原节或头钩等,是棘球蚴病诊断的“金标准”。肝棘球蚴病应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最有效也是唯一可根治的方法是手术切除,药物治疗通常被用作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应该在充分考虑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完整切除肝棘球蚴病灶。没有症状且手术又不能根治的患者,可选用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肝移植是晚期肝棘球蚴病的另一种选择。
(一)囊型棘球蚴病的治疗
1.常规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为根治本病的首选方法,应争取在压迫症状或并发症发生前施行。术时先用细针将囊液抽去(慎防囊液外溢),然后将内囊摘除。内囊与外囊仅有轻度粘连,极易剥离,常可完整取出。肺、脑、骨等部位的棘球蚴病亦应行摘除手术。目前主张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推荐术前联合用药3个月,并且术后继续药物治疗至少1个月。
在手术摘除棘球蚴内囊之前,向棘球蚴囊内注入10%甲醛溶液(福尔马林)以助杀死原头蚴,由于本品对肺组织具有刺激性和偶有的中毒副作用,故尤其不适用于破裂性肺或肝棘球蚴囊肿。国外有人采用西曲溴胺(cetrimide)杀原头蚴,并认为是毒性低、效果好的理想杀原头蚴剂,用于人体棘球蚴囊摘除术前,分2次注入囊内适量的0.1%西曲溴胺,每次历时5分钟,可明显减少术后复发。
2.微创治疗
包括PAIR术和腹腔镜手术。PAIR(puncture,aspiration,injection,re-aspiration) 术即棘球蚴囊肿的穿刺、引流、局部杀棘球蚴药物的注射及再穿刺。荟萃分析显示,联合阿苯达唑或甲苯达唑的PAIR术较常规外科手术更为安全、有效,具有住院时间短、病死率及复发率低的优点。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由于棘球蚴病的治疗仍然存在着术中播散、术后复发等严重并发症,以及复杂部位的病例选择等问题。因此,目前多与有效的抗棘球蚴药物联合应用。
3.抗棘球蚴药物治疗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意见,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均列为抗棘球蚴的首选药物。阿苯达唑问世后,在治疗棘球蚴病方面有取代甲苯达唑的趋势,阿苯达唑吸收较好,其血清浓度比甲苯达唑高100倍。棘球蚴囊液中浓度比甲苯达唑高60倍。在治疗囊型棘球蚴病时,国际上推荐的剂量与疗程为8~15mg/(kg•d)连续4周,停药2周,可反复治疗3~4个疗程。目前我国研制出的阿苯达唑乳剂,在动物实验和患者治疗中均证实较阿苯达唑片剂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阿苯达唑乳剂10~12.5mg/(kg•d)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4个疗程后随访2~4年的远期治愈率为74.1%,而阿苯达唑片剂仅为36%,且乳剂的不良反应轻微。
(二)泡型棘球蚴病的治疗
首先应以根治性切除为主,辅以抗棘球蚴药物化疗,主要目的在于预防术后复发。而对于大部分无法根治切除的病例,有效的化疗则可抑制寄生虫的生长,从而使临床症状缓解及病灶缩小等,进而提高存活率。泡型棘球蚴病较为罕见,由于其近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临床可根治性切除率极低。因此,国外对于病灶仅局限于肝脏而无远隔脏器转移的病例多采用肝脏移植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对于药物治疗,国内有人建议采用长期较大剂量的阿苯达唑治疗泡型棘球蚴病,每日剂量为20mg/kg,疗程可为17~66个月(平均为36个月)。经长期的随访,发现CT扫描显示明显进步,大部分病例原病变区域全部钙化而获痊愈,有效率达91.7%。也可以考虑应用阿苯达唑乳剂。一般患者对长期治疗均能耐受,未见严重的毒副作用,但治疗过程中需随访肝、肾功能与血常规。孕妇忌用。
本病为人兽共患疾病,中间宿主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预防不仅是生物学范畴内的一个复杂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
(一)加强流行区犬的处理和管制
犬为预防人体棘球蚴感染的关键性一环。在棘球蚴流行区野犬应一律灭绝,对家犬严加限制,对必用的牧羊犬、猎犬或警犬等必须挂牌登记。定期驱绦虫应列为常规制度。
(二)严格肉食卫生检疫
肉联厂或屠宰场要认真执行肉食的卫生检疫,病畜肝、肺等脏器感染棘球蚴,必须妥善进行无活化处理,采用集中焚烧、挖坑深埋、药液消毒等法,切忌喂狗。
(三)强化健康教育,强化监测工作
教育方式可多样化,内容要简单、通俗易懂、讲求实效,并要充分发动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