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囊虫病
囊虫病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ysticercosis

中文别名 :囊虫病

作者
翁心华;陈澍
概述

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是猪带绦虫(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体各组织所引起的疾病,也称囊虫病,分别于2010和201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被忽视的热带病(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NTDs)和被忽视的人兽共患病(neglected zoonotic diseases,NZDs)。囊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许多地区仍是一种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病包括神经囊虫病(neurocysticercosis,NCC)和神经系统外囊虫病。NCC又分为脑实质、脑室内,蛛网膜下腔,脊髓疾病;神经系统外囊虫病主要累及皮肤肌肉和眼部。

病原学

猪带绦虫虫卵自粪便排出时业已成熟,内含六钩蚴,外有厚壳,对外界抵抗力强。人进食附有虫卵的蔬菜或瓜果后,六钩蚴在十二指肠内孵化,钻入肠壁,随后进入肠系膜小静脉及淋巴循环,进而被输送至全身,虫体逐渐长大,2个月后头节上出现小钩与吸盘,10周左右囊虫发育成熟。

囊虫常被宿主所形成的囊壁所包绕,囊壁结构视其寄生部位、时间及囊虫存活与否而有所不同,通常分为两层,内层呈玻璃样变,外层为细胞浸润(急性期以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为主,慢性期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囊壁与虫体之间有囊腔,内含囊液。虫体系头向内凹的囊虫头节。囊虫大小一般与普通胶囊相似,位于疏松的结缔组织与脑室中者多呈圆形,在肌肉中则略伸长,在脑室底部者可达2.5cm,并有分支或葡萄样突起,称葡萄状囊尾蚴。囊虫的寿命甚长,一般为3~10年,个别可长达20年或以上,检验囊虫死活可采用胆汁孵育法,观察其蠕动力与头节是否伸出。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猪带绦虫病者是囊虫病的唯一传染源。患者粪便中排出的虫卵对本人及其周围人群均有传染性。猪带绦虫在人体小肠内寄生时间越长,发生囊虫病的危险性越大。

(二)传播途径

人体囊虫病的感染方式有3种:①内源性自身感染,即由于呕吐等逆蠕动使妊娠节片或虫卵反流入胃,这种方式的感染较重,囊虫可遍布全身肌肉、皮下组织和脑部;②外源性自身感染,即患者手指污染本人粪便的虫卵,再经口感染,据国内报道,囊虫病合并猪带绦虫病者占囊虫病的28.6%~67.3%,可见自身感染有相当的重要性;③异体感染,即患者本人并无肠绦虫病,因摄入染有他人粪便中猪带绦虫虫卵的食物而感染。

(三)易感人群

囊虫病患者以21~40岁青壮年为多,男女之比约为1∶1。

(四)流行特征

在我国,囊虫病曾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寄生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目前该病在全国范围内呈低水平流行,但西南局部地区仍呈高流行状态。

发病机制及病理

六钩蚴侵入组织后引起局部组织反应。初期为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继则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并有成纤维细胞增生。随后幼虫为纤维被膜所包围而形成包囊。其病理变化视囊虫寄生部位、数量和局部组织反应而不同。寄生部位以脑、皮下组织、肌肉和眼部为多。

脑囊虫的发病率颇高,占囊虫病的60%~80%。六钩蚴可通过血流进入脑实质,大多寄生于大脑皮质邻近运动中枢。亦可由脉络膜丛进入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常引起脑脊液循环阻塞与脑积水。囊虫位于小脑延髓池、脑桥小脑三角等部位时常伴有继发性增生性蛛网膜炎。弥漫性脑囊虫病患者脑内含大量囊虫,可产生广泛脑组织破坏与炎症病变。周围脑组织在急性期有水肿、坏死,镜下有炎症细胞浸润;慢性期有萎缩、异物反应和机化。我国学者发现脑囊虫病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一般尸检中脑囊虫的发现率仅为0.014%~0.46%,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尸检中则发现率可高达30%~33%。有囊虫病的病侧脑组织软化灶常较对侧为多。

位于皮下组织及肌肉的囊虫,死亡后常有钙盐沉积。位于眼部的囊虫常寄生于玻璃体、眼球肌肉、眼结膜下等处,视网膜囊虫病的发病率在27%左右。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与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病原治疗

吡喹酮是治疗囊虫病的重要药物,经过数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吡喹酮对皮肤肌肉型囊虫病可达100%的治愈率,对脑囊虫病亦可达90%左右。但脑囊虫病者在疗程中或治疗后常出现颅压增高、癫痫发作加重现象,故对治疗对象选择宜审慎,疗程中宜辅用脱水剂与抗惊厥药物。对治疗剂量国内外报道不尽一致,对单纯皮肤肌肉型囊虫病者可采用总剂量按120mg/kg计算,3~4日内分次口服;脑囊虫病者若无明显颅内压增高时可采用总剂量180mg/kg,3~4日内分次口服,亦有报道60mg/(kg•d),15~30日为一疗程。根据病情2~3周后可重复1个疗程。因皮肤肌肉型囊虫病患者有潜在性脑囊虫之可能,故各型患者均宜住院治疗。眼囊虫病者服用吡喹酮后局部炎症反应较剧,增加手术的复杂性,应列为禁忌。有精神障碍与痴呆表现的脑囊虫病者,吡喹酮治疗易诱发精神异常,亦不宜采用。

阿苯达唑近年来已被证明为治疗囊虫病的有效药物,对皮肤肌肉型囊虫病的治愈率可达100%左右,脑囊虫病的有效率可达90%。治疗脑囊虫病者的剂量为每日18mg/kg,10日为1个疗程。皮肤肌肉型剂量为每日15mg/kg,服法与疗程同前,2~3周可重复1个疗程,视病情可重复2~3个疗程。亦有人建议本品每日15mg/kg连续给药1个月,常可提高疗效。本品治疗的副作用较吡喹酮为轻,但也可有头痛、发热、皮疹、肌痛、癫痫、视力障碍等副作用,长期应用者可发生肝功能异常。副作用重者可加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

(二)手术治疗

位于皮质、脑实质的多发性囊虫,为了解除症状、保存视力,多采用颞肌下减压术,术后再配合药物治疗。对软脑膜有广泛粘连,特别是颅后窝粘连有不同程度积水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将有关囊虫摘除,并作脑脊液分流术。

由于吡喹酮等驱虫治疗可导致严重眼内炎症,故所有患者均应进行眼科检查,一旦发现眼球内囊虫尤应及早手术治疗,可获痊愈,切不可以先行吡喹酮等驱虫治疗。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预防

加强饮食卫生,不吃未煮熟的蔬菜。对猪带绦虫病患者应进行早期和彻底的治疗。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第16版,978-7-117-32482-3
上一篇:绦虫病 下一篇:棘球蚴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