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绦虫病
绦虫病
作者
翁心华;陈澍
概述

寄生人体的绦虫主要有四大类,即带绦虫、膜壳绦虫、棘球绦虫和裂头绦虫。棘球绦虫感染导致棘球蚴病,是我国牧区的常见疾病;膜壳绦虫(Hymenolepis)以成虫寄生于人体可自体感染,不需中间宿主,是人类常见肠道传染病;裂头绦虫以局部敷贴生蛙肉而致眼内感染最为常见,本文从略。

带绦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蠕虫,成虫阶段寄生人体所致的疾病称为绦虫病(taeniasis),而幼虫阶段寄生于人、畜组织器官所致的疾病称为囊虫病(cysticercosis)。

病原

引起人类疾病的带绦虫主要包括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又称肥胖带绦虫)、猪带绦虫(T. solium,又称链状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T. asiatica)。成虫为乳白色,扁长如带状,可分头节、颈节、体节三部分。头节为其吸附器,上有四个吸盘;颈节具有生发功能;体节可分为未成熟、成熟和妊娠三种节片。不同虫种在形态上略有不同。绦虫一般长为2~7米,有长达25米的牛带绦虫的报告。

带绦虫的成虫均寄生于人体小肠上部,头节多固定于十二指肠和空肠曲下40~50cm处,其妊娠节片内充满虫卵(每一孕节中含有虫卵数多达数万个),常单独(或数节相连)从链体脱落随粪便排出,也可自动排出体外,在土壤中虫卵可生存数周之久。成熟的虫卵被中间宿主牛或猪吞食后,卵壳在十二指肠内被肠液消化,六钩蚴即行脱出,借助其小钩和穿刺腺穿过肠壁,随血与淋巴循环到达周身各处,发育成为囊虫。猪常吞食粪便中的妊娠节片,故其感染常甚严重。含大量囊虫的猪肉俗称“米猪肉”。人进食未煮熟、含有囊虫的牛肉或猪肉,经消化液作用,囊虫中的头节在肠中翻出吸附于肠壁,颈节逐渐分裂形成连串的体节,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牛带绦虫成虫寿命较长,甚至可长达60年以上;猪带绦虫成虫寿命可在25年以上。人体不但是猪带绦虫的终宿主,也可成为中间宿主,发生囊虫病。亚洲带绦虫是1989年在对中国台湾高山族居民进行调查时首先证实,其后在我国多个省份均有报道,生物学特性类似于牛带绦虫。偶有不同虫种混合感染的报道。

流行病学

绦虫在国内分布较广,见于东北、华北、河南、江苏、云南、广西、贵州、青海、西藏等地,少数民族地区尤多。据2015年的全国统计带绦虫感染率为0.36%,全国加权感染人数为366 247人,加权感染率为0.06%。加权感染率前三位的省份(自治区)分别是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和云南省。有19个省未发现带绦虫感染。造成绦虫病感染和流行的因素是:①饮食习惯与烹调方法,某些地区惯以新鲜牛肉加盐晒干,放入坛内,加大米饭发酵,做成酸牛肉取食而感染。亦有生熟菜用同一砧板,从生肉脱落的囊虫污染熟食,致素食者亦可得病。南方人喜食猪肉,故以感染链状绦虫者为多,如在上海地区,猪带绦虫远较牛带绦虫为多,两者比例为7.1∶1。西南及西北地区则以牛带绦虫病居多,其患病率5~8倍于猪带绦虫病。②饲养方法,东北地区常将猪成群放牧,因此吞食人粪机会较多,其囊虫感染率高,感染程度亦较重。

绦虫病患者的年龄不拘,但以21~40岁为多见。婴儿则极罕见。男性较女性稍多,但在少数地区肥胖带绦虫病者以女性居多。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并发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驱绦虫药物种类较多,经治疗绝大多数能迅速排出虫体而痊愈,偶有未经治疗绦虫自动排出而痊愈者。

(一)吡喹酮

本品为广谱驱虫药物,对带绦虫、膜壳绦虫、裂头绦虫病疗效均高,为治疗绦虫病的首选药物。剂量按15~25mg/kg计算(儿童以15mg/kg为宜),一次口服。据报道对感染较严重的短膜壳绦虫病的治愈率可达93%~98%。服药后偶有头昏、眩晕、乏力等不适,但数日内可自行消失。

(二)苯并咪唑类药物

有甲苯达唑(mebendazole)、阿苯达唑(albendazole)等,均为广谱驱虫药物。甲苯达唑300mg,每日2次,疗程3日,疗效可达100%。对猪带绦虫也极有效,副作用少,优于其他药物,排出体节完整。治疗短膜壳绦虫病、长膜壳绦虫病的疗程可延长至5日。动物实验本品有致畸作用,故不宜用于孕妇。

阿苯达唑治疗肥胖带绦虫和猪带绦虫的疗效与剂量、疗程有关,若剂量为 800mg/d,共2日,其疗效分别为 88.9%与70%。若剂量提高到1 200mg/d,共3日,其疗效则分别为95%与92%。本品对短膜壳绦虫亦有驱虫作用,剂量为800mg/d,共3日,治愈率为67%。本品亦不宜用于孕妇。

(三)氯硝柳胺(niclosamide)

即灭绦灵,本品对猪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和短膜壳绦虫均有作用,但疗效较吡喹酮、甲苯达唑为逊,可作为次选药物。绦虫头节和近端节片接触药物后即被杀死,头节脱离肠壁而排出。因死虫易被消化,应用泻剂后粪内头节和节片往往不能识别。副作用甚轻,合并心、肝、肾等病的患者或孕妇均可应用。

成人(猪带绦虫病和肥胖带绦虫病患者)可空腹口服2g,分2次服,间隔1小时,药片宜嚼碎。猪带绦虫感染者服药前宜给止吐剂。服药后2小时给服硫酸镁导泻以驱出全部未消化的虫体。短膜壳绦虫感染患者宜采用7日疗法,第1日2g,第2~7日每日1g(儿童酌用半量),1个月后再复治1次,以消灭后成熟的幼虫。

(四)槟榔及南瓜子联合疗法

我国学者首先使用,槟榔对绦虫的头部及前段节片有瘫痪作用,南瓜子则使绦虫中、后段节片瘫痪,两者合用可使整个虫体变软,借小肠蠕动,随粪便排出体外。成人空腹口服50~90g南瓜子仁粉(如带皮南瓜子,则为80~125g),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干燥细片80g加水500ml煎至150~200ml的滤液)。再过半小时后服50%硫酸镁50~60ml。一般在3小时内即有完整而活动的虫体排出。

不论应用何种驱虫剂,应注意下列几点:

1.驱虫后应留24小时全部粪便,以寻找虫头,未获虫头者不一定表示治疗失败,因虫头不一定在治疗当日排出,或驱虫剂使虫头变形而不易辨认。

2.给链状绦虫病患者驱虫时,应尽量预防呕吐反应,以免虫卵反流入胃而导致囊虫病,故服药前宜给止吐剂;服药后则给泻剂,以利肠腔内体节的完全排出。

3.治疗后3~4个月未发现虫卵,可视为治愈;若出现虫卵或体节,则应复治。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预防

(一)早期、彻底治疗绦虫病患者

对屠宰场工作人员应予定期检查和及时彻底治疗。加强牛、猪的管理,提倡牛有栏,猪有圈,做到人畜分开。

(二)大力开展卫生宣教

移风易俗,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卫生水平。提倡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猪肉和牛肉。一般囊虫在71℃ 5分钟即死亡,而煮肉失去红色呈一致性灰色时即达到这一温度(但大块肉的内部常不易达到此温度)。切生熟菜的刀和砧板应严格分开,避免污染。短膜壳绦虫可经自身虫卵感染,应提倡便后、饭前洗手,不吃生的未煮熟的蔬菜。

(三)肉品的检验

牛、猪的咬肌、心肌、舌肌、肩胛肌是囊虫检出较多的部位。对受染的屠体通常采用冰冻或煮熟的方法有效地杀死囊虫,-10℃ 3~10日可杀死囊虫。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第16版,978-7-117-32482-3
上一篇:姜片虫病 下一篇:囊虫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