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yaws
中文别名 :热带莓疮
雅司(yaws)是由雅司螺旋体感染所致,主要累及皮肤、骨及软骨,属热带病,呈地方性、接触性、慢性特征。如不治疗,将产生局部外形性损害,后果严重。
雅司螺旋体与梅毒螺旋体在形态上难以区分,且二者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9.8%以上。常通过皮肤接触直接传播,流行于温暖和潮湿的热带地区,以经济落后地区,15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多见。我国于1941年起报道有雅司流行。1949年后,政府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该病于60年代中期即被彻底消灭。至今,这一疾病在中国大陆再无流行的报道。
雅司主要流行于热带高温潮湿地区,中美洲、南美洲、非洲等许多国家,澳大利亚北部,东南亚的斯里兰卡、泰国、印尼、菲律宾、印度、缅甸、老挝和越南,均有地区性流行。20世纪50年代,WHO发起了全球性消灭雅司等病的运动,曾使雅司在全球的发病率大大下降,但未彻底消灭。70年代,中非共和国的俾格米人(矮人)曾发生广泛感染,约有50%的人群患雅司,1977—1980年WHO在这一地区开展大规模群众性治疗雅司,但1992年再次流行。近年来雅司不仅在中非地区流行,在西方也时有报道。
雅司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当雅司螺旋体经破损皮肤进入体内,乃激发机体固有免疫,使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NK细胞等聚集于感染局部以清除病原体,如病原体未被彻底清除,残留的螺旋体会再激化体内抗原特异性免疫,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分化为效应细胞,以进一步清除病原体,其后,仍未被清除的病原能长期潜伏,激发迟发型过敏反应,引发三期雅司的树胶肿等,此乃免疫原性损伤。
在一、二期雅司皮损中,螺旋体镜检可呈阳性,但形态上无法与梅毒螺旋体区分,也可以用核酸技术检测雅司螺旋体。在雅司发生1~2个月后,血清螺旋体试验呈现阳性。
雅司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3点:①感染发生于流行区;②临床上有典型的乳头瘤样损害;③血清学螺旋体抗原试验阳性。
青霉素仍然是治疗雅司的首选药物。一期雅司成人用苄星青霉素G 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单次给药。近年来青霉素治疗雅司被报道有耐药,有报道阿奇霉素单剂(30mg/kg,最大剂量2g)用于治疗雅司便捷有效,邻近我国的南亚地区有雅司流行,因此应对我边境地区人民特别是医务人员普及雅司知识,进行雅司防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