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霉病(mucormycosis)指毛霉目(Mucorales)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真菌感染性疾病,又称接合菌病(zygomycosis)、藻菌病或丝状菌病,本病起病急,病情进展极快,病死率极高,可累及鼻、脑、肺、胃、肠道、皮肤甚至播散性感染,不同的临床类型常和特殊的基础性疾病有关。
已报道的能引起毛霉病的致病真菌属于接合菌亚门-毛霉纲-毛霉目-毛霉科。毛霉病主要由根霉属、毛霉属、犁头霉属三类霉菌引起,其中根霉属为最为常见的致病菌。毛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25~55℃下,毛霉菌可以在绝大多数的培养基中生长。在37℃下,1~7天内毛霉菌可以形成白色、灰色、褐色伴有绒毛结构的菌落,并很快布满整个培养皿。显微镜下可见毛霉菌的特殊结构:宽大菌丝(10~50μm),不分隔或极少分隔,伴有直角型的分枝,菌丝分枝角度可以从45°~90°不等。毛霉菌病常好侵犯血管,尤其是动脉,在动脉内形成血栓,引起组织梗死出血和炎症。
在真菌感染中,毛霉菌发病率占8.3%~13%,仅次于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后,位居第3位。毛霉菌为一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人的鼻咽部,在免疫功能健全的人群中,很少会感染毛霉菌。当机体处于免疫力低下时,通过吸入孢子或血源途径致病。发病的诱因有糖尿病酸中毒、营养不良、严重烧伤、白血病、淋巴瘤、免疫缺陷(如AIDS)等,而应用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创伤静脉插管疗法、血液透析等也可并发本病。肺和鼻窦成为最常见也是最早感染的部位。食入或随外伤接种植入也是常见的感染途径。
(一)真菌直接镜检
痰、脓液、鼻分泌物、病灶坏死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加5%~10%KOH,镜下可见宽大菌丝,几乎不分隔。
(二)真菌培养
菌落生长快,多呈长毛状。具有特征性孢子囊和孢子囊孢子。因毛霉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气生菌,所以鼻、腭分泌物和痰、粪等单纯培养阳性多无临床意义。如同曲霉一样,这些部位的标本若直接镜检和培养均为阳性,可具诊断意义。痰培养的敏感性不高,痰培养易引起假阳性。痰培养阳性仅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培养出毛霉菌并不代表肺毛霉病。因此,在临床标本中检出毛霉菌,通常被视为污染菌,但当同一患者不同来源的标本同时检出毛霉菌或同一标本多次培养出毛霉菌时,则应引起重视。支气管肺泡灌洗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三)组织病理
组织病理多表现为化脓性炎症反应伴脓肿形成和化脓性坏死,坏死组织中有菌丝。血管侵入表现为血管壁坏死和真菌性栓塞,常累及较大血管。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手术切除病灶是重要治疗手段。首选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0.5~1.0mg/(kg?d)]进行治疗,而三唑类药物治疗本病无效。坏死组织通常需要外科手术清除。很多专家建议使用大剂量的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高达10mg/(kg?d)]进行治疗。有研究表明两性霉素B和棘白菌素联合应用可提高肺毛霉病的疗效,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肺毛霉病可考虑肺叶切除,而鼻脑毛霉病需辅以外科清创术。
1.卢洪洲,张永信,张志勇.临床感染疾病治疗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张永信.感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Ribes JA,Vanover-Sams CL,Baker DJ.Zygomycetes in human disease.Clin Microbiol Rev,2000,13(2):23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