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glanders
鼻疽(glanders)是由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mallei)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人大多因接触患病的马、骡等马科动物而感染。急性期表现为高热、多处蜂窝织炎或脓肿;慢性期则病程迁延,伴不规则低热、多处脓肿和瘘管。
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旧称马鼻疽假单胞菌,归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现归于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 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外形细长,无动力,为哺乳动物胞内菌。同假单胞菌属,产触酶和氧化酶,在普通培养基上不易生长,在含1%~5%甘油的肉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体外可以在室温下于水中存活100天以上,但对加热、光照及普通消毒剂敏感,因此并不见于环境中。
该病多见马、骡和驴感染,驼、羊乃至虎、狗、猫等肉食动物偶可感染,猪、牛有抵抗力。人可感染,但较少见,一旦发生,病情常严重。在发达国家中该病已属罕见,但在中东、亚洲和拉丁美洲仍偶有发生,我国偶有人感染病例报道。感染途径包括皮肤黏膜破损处接触病畜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结膜摄入细菌气溶胶。人传人少见。密切接触马、骡和驴的人群易感,如实验室人员、兽医、饲养员、屠宰工人和农民等。曾用作生物武器,被认为是生物恐怖袭击的病原体。
(一)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也可减少;伴淋巴细胞数相对增多。血象也可正常。
(二)病原学检查
血、尿、脓液、分泌物或穿刺液用亚甲蓝或瑞特染色,在显微镜下可见一种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着色不规则。分泌物和组织中浓度很低,分离难度大,且与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不易区别。血培养阳性率低,若非伴发败血症,一般为阴性。
(三)血清学检查
有血凝和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等检测。在感染后第2周,血清凝集效价可明显升高,可达1∶640;灵敏度虽高,但特异度较差。补体结合试验第3周可呈阳性反应,特异性强。CFT应用最广,但因其抗原的非特异性,有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
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可用于脓液、分泌物和血液中的病原菌,并可用于与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鉴别。
(五)鼻疽菌素试验(mallein test)
为动物检疫方法,不应用于人体。因其与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等其他菌类的交叉反应,有一定假阳性率。
(六)影像学
可发现多器官脓肿,如肝、脾、肺等,但无特异性。
抗菌治疗证据有限,推荐同类鼻疽。分为静脉冲击治疗期和口服根除治疗期两个阶段。规范治疗能减少死亡和复发。
作各种培养后即给足量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如头孢他啶50mg/kg(最高2g,每6小时1次),或美罗培南25mg/kg(最高2g,每8小时1次),或亚胺培南25mg/kg(最高1g,每6小时1次)。剂量需按肾功能情况进行调节。病情改善后静脉用药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的剂量可逐减以至停止。为清除病原体,疗程不得少于14天(一般为3~4周)。维持治疗推荐多西环素(2.5mg/kg,最高100mg,每12小时1次)或复方磺胺甲𫫇唑(SMZ-TMP)(40/8mg/kg,最多1 600/320mg,每6小时1次)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尤其适用于婴幼儿与孕妇儿童,20/5mg/kg,每日1次,最高1 000/250mg;成人体重≥60kg者,1 500/375mg,每8小时 1 次;成人体重<60kg者,1 000/250mg,每8小时1次)。疗程至少2个月,最好6个月。化脓性病灶必须彻底清除。患者治愈后至少规律随访5年。
对于SMZ-TMP耐药或者不耐受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氯霉素、氟喹诺酮类或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替代,但复发率更高。具体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
尚无疫苗。疫区做好动物传染源的确诊和消灭;院内采取一般的血液、体液防护措施可预防。
病兽应被杀死而深埋于地下。在流行地区,实验工作者、兽医及养马人员在处理病马时须特别谨慎以防传染。对于马群,可将鼻疽杆菌内毒素稀释液注射于马的皮下,数小时后局部发热、充血及水肿时为阳性反应,表明马已感染而应作为病马予以处理。
患者必须严格隔离。一旦发现皮损,须立即切除,同时应用抗生素如链霉素等及磺胺药,四环素的量为2~3g/d,须连续治疗1个月以上。免疫马血清可以应用,但疗效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