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兔热病
兔热病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rabbit fever,tularemia

中文别名 :土拉菌病

概述

兔热病(rabbit fever,tularemia)是土拉弗朗西斯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又称为土拉菌病。其临床表现因不同疾病类型而异,主要有发热、皮肤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呼吸道症状、眼结膜充血和溃疡及毒血症等。兔热病是流行于多种野生动物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涉及欧洲大部、亚洲和北美洲,已确定有自然疫源地和发现病例的地区都限于北半球,我国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山东等地均证明有本病存在。

病原学

病原为土拉弗朗西斯菌(又称为土拉杆菌),为一多形微小的革兰阴性球杆菌,无芽胞和鞭毛,在组织内可形成荚膜。该菌在一般培养基上不易生长。与布鲁氏菌相似,本菌对热和普通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耐低温,在4℃水和潮湿土壤中能保存活力及毒性4个月以上。该菌具有内毒素,对一般实验动物均具有致病性,根据对家兔的毒力和分解甘油的性能,可分为美洲变种(A型)和欧亚变种(B型)。国内各地所获菌株均属欧亚变种。

本菌有三种抗原:①多糖抗原,可使恢复期患者发生速发型变态反应;②细胞壁及胞膜抗原,有免疫性和内毒素作用;③蛋白抗原可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界带菌的动物约百余种,但主要是野兔,其次是鼠类和羊,人不是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①直接接触。狩猎野兔、剥皮割肉,或接触病死动物的血、肉、排泄物而受染,病菌通过皮肤、黏膜、结膜侵入人体。②人被吸血昆虫叮咬,或昆虫压碎后体液沾染皮肤及黏膜而受染。作为媒介的吸血昆虫有蜱、蚊、蚋、斑虻、家蝇等。③吃了未煮熟的含菌兔肉或为鼠粪污染的食物和饮水而受染。④病鼠的排泄物使草垛带菌,农民打谷、簸扬、运送干草引起尘土飞扬,病菌随尘土经由呼吸道吸入或自眼结膜及皮肤创口侵入。⑤实验室暴露后感染。本病尚未见人传染人的报道。

(三)易感人群

男性成人的发病率较高(约占总数的2/3)。猎民、屠宰工人、肉类皮毛加工厂工人、农民、牧民、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因接触机会较多,故发病率也高。一次得病有持久的免疫力,偶见再感染者。流行区的隐性感染者较多,感染率平均为10%。

发病机制

土拉杆菌的感染性极强,低水平感染即可引起疾病。病原菌自皮肤破损处侵入人体后,于2~5天内(1~10天)局部形成红斑或丘疹、皮损日渐扩大并形成溃疡,细菌经淋巴管侵入附近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炎。土拉杆菌属细胞内生长菌,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不一定被杀灭,且可从淋巴结中逸出,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侵入肝、脾、深部淋巴结、骨髓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肝、脾与淋巴结出现结核样肉芽肿,具一定特征性。肉芽肿无出血灶,可与鼠疫相鉴别。

病原菌由呼吸道吸入后,可被肺泡内的巨噬细胞所吞噬,若在肺泡内不被清除,则病原菌可在其内繁殖,周围有炎症反应,伴肺泡壁坏死,纵隔淋巴结常肿大。肉眼可见散在的斑片状支气管肺炎,某些可相互融合。肺内结核样肉芽肿的形成较其他部位为少。

人体针对土拉杆菌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在感染后2~4周形成。近来认为中性粒细胞在对抗该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该细胞能阻碍土拉杆菌在细胞内生长。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多数正常,偶可升高。

(二)病原检查

取局部病灶分泌液、淋巴结穿刺液、脓性分泌物、血液等接种于特殊培养基上,可分离出致病菌,但是血培养的阳性率较低。上述标本也可接种于豚鼠等的腹腔内,动物于5~10天内死亡,从内脏可分离出病原菌。

(三)免疫学试验

凝集试验应用最为广泛,多采用试管法。凝集素出现于病程第11天以后,第4~5周效价最高,可达1∶1280以上,以后渐降,滴度维持在1∶20~1∶80,于数年内消失。效价≥1∶160时提示近期感染,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抗体滴度升高4倍有诊断意义。接种菌苗后凝集效价也见升高。另可采用ELISA、皮内试验及荧光抗体试验等。急性感染阶段血清学检测常为阴性。近年来采用蛋白组芯片技术研发新型诊断抗原,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四)分子生物学试验

1.利用16S核糖体探针与土拉杆菌RNA杂交,以快速鉴定。

2.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土拉杆菌ISFtu2或tul4基因,有利于早期诊断。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一般疗法和对症疗法

饮食应含足量热量和适量蛋白质。局部溃疡无须特殊处理,肿大淋巴结若无脓肿形成,不可切开引流,宜用饱和硫酸镁溶液作局部湿敷。对于兔热病累及颈部的慢性难治性脓肿,采用手术切除的办法则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本病无人传染人的报道,因此,患者并不强调隔离。

(二)病原治疗

土拉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等均很敏感。首选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和环丙沙星也有效,疗程通常10~21天。链霉素的剂量为每日1g,分2次肌注,疗程10天。病情于给药后24小时内即有显著改善,48小时内可退热,很少复发。复发再治仍有效。多西环素成人每次10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10~21天。环丙沙星疗程为14~21天。

四环素的成人剂量为每天2g,分3~4次口服,疗程10~14天。氯霉素的疗效亦佳,合并脑膜炎者更有应用指征,每日剂量为50mg/kg,成人为1.5~2g,以静脉给药为宜,疗程10~14天,但复发率高于链霉素,可达20%。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本病无效。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预防

应强调个人防护,预防接种尤为重要。应用减毒活菌苗行皮上划痕,疫区居民应普遍接种,每5年复种1次,每次均为0.1ml,预防效果较好。也有采用口服减毒活疫苗及气溶胶吸入法者。

疫区居民应避免被蜱、蚊或蚋叮咬。剥野兔皮时应戴手套,兔肉必须充分煮熟。妥善保藏饮食,防止为鼠排泄物所污染,饮水须煮沸。实验室工作者须防止染菌器皿、培养物等沾污皮肤或黏膜。

应结合疫区具体情况开垦荒地、改进农业管理,以改变环境,从而减少啮齿类动物和媒介节肢动物的繁殖。

尽管不建议对患者进行隔离,但对其排泄物、脓液等仍应进行常规消毒。

参考文献

1.Su TY,Shie SS,Chia JH,et al.Case report of low virulence Francisella tularensis presented as severe bacteremic pneumonia. Medicine(Baltimore),2016,95(19):e3390.

2.Weber IB,Turabelidze G,Patrick S,et al.Clinical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tularemia in Missouri:a retrospective records review of 121 cases.Clin Infect Dis,2012,55(10):1283-1290.

3.Maurin M,Castan B,Roch N,et al.Real-time PCR for diagnosis of oculoglandular tularemia.Emerg Infect Dis,2010,16(1): 152-153.

4.Tarnvik A.WHO Guidelines on Tularaemia.WHO/CDS/ EPR/2007.7.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7.

作者
潘孝彰;沈银忠
来源
实用内科学:全2册(上册),第15版,978-7-117-24395-7
上一篇:布鲁菌病 下一篇:炭疽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