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病原学

1.病原菌

 蜡样芽胞杆菌为革兰染色阳性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有鞭毛,无荚膜。生长6小时后即可形成芽胞,是条件致病菌。该菌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28℃~35℃,10℃以下停止繁殖。其繁殖体不耐热,100℃经20分钟可被杀死。

2.肠毒素

 蜡样芽胞杆菌可产生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肠毒素,包括腹泻毒素和呕吐毒素。

(1)腹泻毒素:是不耐热肠毒素,几乎所有蜡样芽胞杆菌都在多种食品中,产生不耐热肠毒素。该毒素为分子量55000~60000D蛋白质,45℃加热30分钟或56℃加热5分钟均可使之失活,对蛋白酶及胰蛋白酶也敏感。其毒性作用类似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肠毒素,能激活肠上皮细胞中的腺苷环化酶系统。产生腹泻毒素的主要为2、6、8、9、10及12型蜡样芽胞杆菌。

(2)呕吐毒素:系低分子耐热肠毒素,呕吐毒素常在米饭类食品中形成。其分子量<5000,对酸碱、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均不敏感。该毒素耐热,126℃加热90分钟不被破坏。此外,该毒素不能激活肠黏膜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产生呕吐毒素的主要是1、3、4、5、8型蜡样芽胞杆菌。

流行病学

 蜡样芽胞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灰尘、腐草、污水及空气中。在食品加工、运输、贮藏、销售各个环节均易受到污染。食品中该菌污染源主要为泥土、尘埃、空气,其次为昆虫、苍蝇、不洁用具与容器及不卫生食品从业人员。受该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温度及通风不良条件下存放,其芽胞发芽、繁殖并产生毒素,食前不加热或加热不彻底,而引起食物中毒。

1.季节性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发生有明显季节性,以夏秋季,尤其是6~10月为多。

2.中毒食品

引起中毒的食品种类繁多,包括乳及乳制品、肉类制品、蔬菜、土豆、甜点心、调味汁、凉拌菜、米粉、米饭等。在我国引起中毒食品以米饭、米粉最为常见,引起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食品,大多数无腐败变质现象,除米饭有时微黏、入口不爽或稍带异味外,大多数食品感官正常。

发病机制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发生为大量活菌侵入肠管所产生的肠毒素所致。其中毒的临床表现因其产生毒素不同而异。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 一般无须治疗。本菌对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敏感,较重者考虑给予。本菌对青霉素、磺胺类等耐药。

2. 对症治疗。

预防

土壤、尘埃、空气常是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源,昆虫、苍蝇、鼠类、不洁容器及烹调用具皆可传播该菌。为防止食品受其污染,食堂、食品企业必须严格执行食品良好生产工艺(GMP)。做好防蝇、防鼠、防尘等各项卫生工作。因蜡样芽胞杆菌在16℃~50℃均可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奶类、肉类及米饭等食品,只能在低温下短时间存放,剩饭及其他熟食品在食用前应彻底加热,应在100℃加热20分钟。

概述
1.病原菌 nbsp;蜡样芽胞杆菌为革兰染色阳性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有鞭毛,无荚膜。生长6小时后即可形成芽胞,是条件致病菌。该菌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28℃~35℃,10℃以下停止繁殖。其繁殖体不耐热
来源
实用营养师手册,第1版,978-7-117-11772-2
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快速处置,第1版,978-7-117-17165-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及应急救援,第1版,978-7-117-10543-9
上一篇: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 下一篇: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