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人型支原体及溶脲脲原体感染
人型支原体及溶脲脲原体感染
概述

在泌尿生殖道中可以分离出7种支原体属及脲原体属微生物,其中溶脲脲原体(M. ureaplasma)、人型支原体(M. hominis)及生殖道支原体(M. genitalium)均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病原学

溶脲脲原体的培养及鉴定方法,参见本章第一节“概论”。溶脲脲原体的生长有其特点,培养的最佳环境为 pH 6.0以下,所含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人型支原体则可分解精氨酸产氨,它们的分解物均为碱性,可提高pH,用指示剂能显示。溶脲脲原体的培养需时较短,仅1~2日,而人型支原体则需1周。溶脲脲原体的菌落较小,而人型支原体则较大。

溶脲脲原体有14个血清型,根据DNA扩增片段的大小将14个血清型标准株划分成两个生物群,其中生物1群包括1、3、6、14共4个标准株血清型,而生物2群则由其他10个标准株血清型组成。人型支原体有7个血清型。

流行病学

溶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是性活跃期男性和女性生殖道的定植微生物。女性的定植率高于男性,女性阴道的定植率随着青春期后性伴侣的数量增加而上升。成年健康女性的宫颈或阴道分泌物中,80%可检出溶脲脲原体,50%可检出人型支原体。男性的检出率约25%。可从1/3女婴的生殖器中分离到,经阴道产者多见,男婴的检出率低。成人生殖道中的支原体分离率与性交有关,此外,还与年龄、种族、社会经济地位、避孕方式、宫内节育器使用和生理周期(月经期、更年期及妊娠期)有关。

新生儿呼吸道中溶脲脲原体的检出率为15%,检出率的高低与母体感染率相关。新生儿带“菌”时间约为2年,女婴持续带“菌”时间较长;新生儿约6%可检出人型支原体。

生殖道支原体于1980年被发现,该病原占非淋球菌尿道炎的15%~25%,在在非衣原体尿道炎中占20%~25%。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支原体感染治疗药物的选择、给药途径、剂量及疗程取决于患者的类型(新生儿、儿童或成人)、临床状况(泌尿生殖道感染、血流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免疫状况及感染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的选择可参考体外敏感性报告,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治疗指南。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这里仅讨论支原体导致的其他组织器官系统的感染。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可由溶脲脲原体、生殖道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引起,治疗的药物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族及氟喹诺酮类等,但三种病原对药物的反应略有不同。

溶脲脲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1g,单剂治疗,或红霉素500mg/次,每天4次,连服7天;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100mg/d,每天1~2次,连服7天;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500mg/d或莫西沙星400mg/d,连续7天。溶脲脲原体对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磺胺及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其中阿奇霉素的抗菌活性强于红霉素和克拉霉素,也可选择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的抗菌活性比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强至少100倍以上。推荐阿奇霉素1g单剂治疗,阿奇霉素多剂治疗方案(第1天500mg,第2~5天250mg/d)并不优于单剂方案;另可选用多西环素和氟喹诺酮类,效果良好。

人型支原体引起的感染,四环素类为首选,如多西环素100mg/d,连服7天;若出现耐药,可改用林可霉素。也可选择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

推荐在疗程完成后4~6周进行随访及复查。

新生儿人型支原体感染可选择克林霉素、多西环素,溶脲脲原体感染选择阿奇霉素(10mg/kg)或克拉霉素,疗程通常10~14天。对于妊娠妇女和儿童,人型支原体感染可选择克林霉素,溶脲脲原体感染选择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对于免疫缺陷者的支原体感染,首选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400mg口服或静脉应用,每天1次,或左氧氟沙星500mg口服或静脉应用,每天 1次),也可选择多西环素,首剂200mg,然后100mg口服或静脉应用,每天2次。疗程需根据感染的部位、严重程度及患者的免疫状况确定,有时需要数周甚至数月。

作者
潘孝彰;刘莉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上一篇:肺炎支原体感染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