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Mycoplasma)是细胞内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分布于猫、狗、牛、马、山羊、鸡、鸭、家兔、豚鼠、地鼠、大鼠、长尾小鹦鹉及鸽子中,植物、土壤中均可发现,能引起各种动植物疾病,目前已知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及人型支原体等对人有致病性。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肺炎的主要原因。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则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
表11-9-1 支原体与其他微生物鉴别

支原体是细胞膜表面寄生物,平时牢固吸附于细胞表面,能通过表面蛋白的转换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支原体主要通过宿主自身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产生病理损害。
机体产生的自身免疫反应颇为复杂,其一乃为宿主组织中存在与支原体相似的抗原成分,宿主产生抗体后可以造成组织病理损害,其二是因为支原体可改变某些组织的细胞膜抗原结构,使机体产生自身抗体,也会造成组织损害。
支原体还会引起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的激活,诱导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产生,造成病理损害。
支原体与其他微生物在生物学分类中的地位见图11-9-1。

图11-9-1 支原体与其他微生物在生物学分类中的地位
由上述可见,支原体与细菌、病毒及立克次体分属原生生物门的不同纲,而支原体目中的无胆甾原体科生长时不需外源性胆固醇,支原体科及螺原体科则需要胆固醇,只是后者生长时呈螺旋形。3个科中能引起人类疾病的是支原体科内支原体属中的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等及脲原体属中的溶脲脲原体。
支原体与其他微生物的鉴别见表11-9-1。
鉴于支原体缺乏细胞壁,故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无效,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皆不可采用,氨基糖苷类在体外虽有作用,但尚无体内应用的系统报告。首选通过抑制蛋白合成和核糖体翻译产生抗菌作用的大环内酯类或四环素类抗生素。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以红霉素为首选,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及喹诺酮类中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也有效。若溶脲脲原体对四环素耐药,氟喹诺酮类及阿奇霉素可能有效。
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引起暴发流行,曾有人设计疫苗进行预防,但保护率仅50%,抗生素预防也无系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