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新疆出血热
新疆出血热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

中文别名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英文缩写
XHF
英文别名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CCHF
概述

新疆出血热(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XHF)是发生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蜱传病毒性出血热,国际上又称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CCHF)。 该病起病急,病死率高,临床上以发热、头痛、出血、低血压休克等为特征。

病原学

本病病原体归类于布尼亚病毒科内罗病毒属(Nairovirus),为单负链RNA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包膜,直径为85~105nm,其基因组可分为大、中、小3个片段,分别编码RNA多聚酶,包膜糖蛋白G1、G2及核衣壳蛋白。通过基因树分析,目前全球已分离的病毒株可以分别划分为欧洲1、2、3型,非洲1、2、3型及亚洲1、2型。中国大部分病毒株归于亚洲2型,2016年我国科学家从新疆北部亚洲璃眼蜱体内分离到2株新的病毒,归于亚洲1型,表明该病毒在我国新疆地区不断进化演变。本病毒对新生的小白鼠、大白鼠、金黄色地鼠均有致病力。对脂溶剂、乙醚、氯仿、去氧胆酸钠等敏感。在pH 3.0以下作用90分钟,56℃ 30分钟均可灭活。低浓度甲醛可使其灭活而保持其抗原性。真空干燥后在4℃可保存数年。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分布于非洲、中东、东欧和亚洲干旱地区的30多个国家。1965年在中国发现该病至今,在新疆南部地区有三次局部的暴发。1965—1999年间新疆累计报告CCHF 320例,其中死亡62例,病死率19.4%。2001年巴楚县再次发生较大规模流行,报告CCHF 51例,死亡3例。其后,该地区报告病例减少,2003年巴楚县发现患者2例,死亡1例。此后无病例报告。1997年准噶尔盆地也有CCHF流行,45天内发生26例患者,4例死亡。除新疆外,云南省1982年发现CCHF 1例。该病传染源主要是疫区的绵羊和塔里木兔,此外,山羊、牛、马、骆驼、野兔、狐狸及野生陆食鸟也可能为本病的传染源。动物感染病毒后通常不发病。急性期患者也是传染源。亚洲璃眼蜱(Hyatomma asiaticum,一种硬蜱)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蜱通过叮咬传播给人和动物,病毒可经蜱卵传代,故亚洲璃眼蜱也是本病毒的储存宿主。此外,带病毒的羊血或急性期患者的血液可通过接触破损的皮肤引起人类感染。摄入病毒污染的食物也可感染本病。病毒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以男性青壮年、农牧民居多,医务人员和病例护理者也是CCHF感染的高危人群,其感染途径主要是接触患者急性期感染血液所致。其他人群,如学生、牲畜屠宰或从事牲畜加工者也可因被携带CCHFV的蜱叮咬或接触污染血液而感染。疫区人群有隐性感染,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本病流行季节为3—6月,4—5月为高峰,呈散发流行。

发病机制

病毒进入机体后,经复制增殖产生病毒血症,病毒直接对血管内皮细胞、肝脏细胞、白细胞等造成损伤,引起一系列的临床改变。在死亡患者中,发现炎症因子如TNF、IL-8等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提示炎症介质等的大量释放加重了本病的进展。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及脆性增加,导致皮肤黏膜及全身各脏器组织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实质性器官肝、肾上腺、垂体等有变性、坏死,腹膜后有胶冻样水肿。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中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减少,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有异型淋巴细胞。尿有蛋白。粪便隐血试验大多呈阳性。出血、凝血时间延长。病毒分离,取早期(发病前8日)患者血液可分离到病毒。血清学试验有中和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在发病第7~9日可检测到特异性IgM与IgG,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增4倍以上者有诊断意义。ELISA抗体捕捉法检测特异性IgM可作疾病早期诊断。运用核酸检测技术可测得血液中的病毒核酸,提高了敏感性和特异性。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减轻病情发展。发热早期患者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足量液体和电解质,并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氢化可的松200~3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日。早期抗病毒治疗有效。WHO推荐:口服或静注利巴韦林,首次剂量30mg/kg,以后15mg/kg,连续4日,再7.5mg/kg,持续6日;高效价免疫血清(羊)肌内注射,肌内注射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如阴性者,应用治疗血清10~15ml,一次肌内注射。静脉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但不能改善疾病的死亡率。重型患者出现休克、腔道出血、肺水肿等,可参照流行性出血热治疗。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预防

防蜱、灭蜱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杀虫剂可杀灭蜱虫。隔离患者,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紧急预防可口服利巴韦林。一些国家已有灭活疫苗用于预防本病。

作者
黄玉仙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上一篇:肾综合征出血热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