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低温综合征
低温综合征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hypothermia syndrome

概述

低温(hypothermia)定义为深部体温<35℃,常分为原发性低温和继发性低温。原发性低温即意外低温,是寒冷环境引起的体温自发下降而体温调节中枢并未受损。继发性低温是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受损引起的,常存在潜在的疾病或药物作用。本节主要描述原发性低温。

病因学

接触寒冷时间过长或温度过低时,都会引起意外低温。有以下因素:

(一)个体因素

衣着不当、老年或幼儿、精神障碍、行动不便、极度疲乏。

(二)药物

酒精、麻醉、抗抑郁药、抗甲状腺药物、致低血糖药物、镇静剂、毒品、苯二氮䓬类药。

(三)身体条件

酒精中毒、严重烧伤、肿瘤化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痴呆、脑病、糖尿病并发症、低血糖、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营养不良、黏液性水肿、败血症、休克、尿毒症、手术时间过长。

发病机制

寒冷刺激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兴奋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使体表血管收缩以保持体温,并通过运动神经增加肌肉张力和抖动来产生热量。增加的热量都是有限的,当寒冷继续存在,体温不断下降,至35℃以下时发生低温。

由于低温降低了整个酶活性,使外周血管扩张,对身体的每个系统需氧代谢产生影响。比如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早期表现为儿茶酚胺介导的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平均动脉压增高;后期表现为降低心肌收缩力和负性变时效应,有效血容量的降低使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减少。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实验室检查

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高钾、高磷、低钠血症,高糖血症。血液学方面异常包括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及消耗性凝血病。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目的是防止热量进一步散失,升高体温,防止并发症。复温包括被动(如保暖)和主动(如加温的生理盐水)复温。主张让患者利用自身产生的热量自行缓慢、逐渐地复温。快速的复温常会导致不可逆的低血压。通常以每小时上升0.5~1℃的速度复温,但严重创伤或心搏骤停患者例外。

1.迅速将患者脱离寒冷环境 脱掉湿冷衣服,采取温和的被动复温,用毛毯或被褥包裹身体。如患者体温<33℃,采取主动外周复温,如毛毯、床褥加热,热水袋温暖全身,或将患者浸泡于44℃的温水中。

2.吸氧、补液、升温 采用温热的氧气和液体,提高室温。如深部体温每小时升高不足0.5~1℃,可采取主动深部复温措施,如灌肠、洗胃、腹透、血透和膀胱冲洗。

3.心电、呼吸、体温监测,常规实验室监测 尤其是血钾和血糖。

4.如果患者生命体征消失,须积极进行心肺复苏 需预防和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5.由于肝功能受损和心脏易激惹性,心律失常时可用利多卡因、普萘洛尔等,所有药物的使用均需谨慎。避免使用洋地黄类制剂。如怀疑有黏液性水肿或全垂体功能减退,应采取适当的激素替代治疗。严重的低血压需使用血管活性药。只在严重酸中毒时(pH<7.1),才静脉使用碳酸氢钠。

作者
邵建华;方勇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上一篇:高温综合征 下一篇:感染性疾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