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neonatal pathological jaundice
中文别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在新生儿期比其他任何年龄都常见。以下任一情况均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生后24小时内);黄疸过重,血清胆红素大于221μmol/L;黄疸退而复现或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每日升高大于85.5μmol/L;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长于2周,早产儿长于4周);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病理性黄疸处理不及时可引起核黄疸(胆红素脑病),特别是早产儿在低胆红素时就可发生脑病,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及光疗,必要时换血治疗。
1.胆红素生成过多: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2.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可引起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3.胆红素排泄异常。
4.肠‐肝循环增加:如先天性肠道闭锁、巨结肠、饥饿、喂养延迟等。
1.按发病机制
(1)红细胞破坏增多(溶血性、肝前性)。
(2)肝脏胆红素代谢功能低下(肝细胞性)。
(3)胆汁排出障碍(梗阻性、肝后性)。
2.按实验室测定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浓度的增高程度
(1)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2)高结合胆红素血症。
一、相关药物
1.白蛋白(albumin)
供给与胆红素联结的白蛋白,可使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
2.酶诱导剂
(1)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鲁米那):能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尚能增加Y蛋白,促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
(2)尼可刹米(nikethamide,可拉明):能选择性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与鲁米那两药同用可提高疗效。
3.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
酸中毒时,血‐脑屏障开放,且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可分开,可使胆红素进入脑组织的量增加。及时纠正酸中毒,在血pH值偏碱情况下,白蛋白易与胆红素结合,不易透过血‐脑屏障,预防胆红素脑病。
4.锡原卟啉(sn‐protoporphyrin)
血红素氧合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红素转变为胆绿素,减少胆红素的产生。
5.微生态调节剂
肠道益生菌可尽早建立肠道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有效地减轻新生儿黄疸,但其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6.蒙脱石散(smectite)
覆盖消化道黏膜,平衡消化道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二、选药原则
1.白蛋白用于低蛋白血症、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特别是早产儿。
2.酶诱导剂用于早期新生儿黄疸。苯巴比妥和尼可刹米可提高疗效。因需用药2~3天才出现疗效,故要及早用药。
3.碱性溶液用于进食差、酸中毒、血pH偏酸的患儿。
4.锡原卟啉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特别是新生儿溶血病。
5.微生态调节剂主要用于母乳性黄疸。
6.蒙脱石散主要用于母乳性黄疸。
三、注意事项
1.白蛋白
注射液:每瓶5g(25ml)或10g(50ml)。
用法:白蛋白1g/kg加5%葡萄糖稀释成10%的浓度静脉滴注,每天1~2次。
副作用与注意点:
(1)严重贫血、心力衰竭慎用。在纠正后可使用。
(2)偶有过敏反应:发热、呕吐、皮疹、心动过速。
(3)输入过快可引起循环超负荷而致肺水肿。
2.苯巴比妥
片剂:每片30mg。
用法:5mg/(kg·d),分2~3次口服,5~7天。
副作用与注意点:有时嗜睡,影响病情观察。其余注意点见新生儿惊厥章节。
3.尼可刹米
针剂:每支100mg。
用法:100mg/(kg·d),分2~3次口服,连用5~7天。
副作用与注意点:
(1)禁忌证:抽搐及惊厥患者。
(2)常见烦躁、恶心、抽搐。
(3)大剂量时可出现面部刺激征、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出汗、面部潮红、震颤、心律失常、惊厥、甚至昏迷。
4.碳酸氢钠
注射液:每支0.5g(10ml)。
用法:剂量(mEq)=碱剩余×体重(kg)×0.3,稀释成1.4%的碳酸氢钠。
副作用与注意点:
(1)引起碱中毒。注意监测血pH值。
(2)忌与酸性药物配伍使用。
5.锡原卟啉
注射液:每支1ml。
用法:每次0.5μmol/kg(0.25ml/kg),24小时后给0.75μmol/kg,如胆红素仍>171μmol/L,间隔24小时给第三次0.75μmol/kg。
副作用与注意点:毒副作用小,以大于或等于1.0μmol/kg体重给药时,可出现一过性光敏现象。
6.微生态调节剂(即益生菌)
妈咪爱:每包1g。每次1g,每日2次。
金双歧:每片0.5g。0.5g/次,每日3次。
副作用与注意点:副作用少。注意益生菌每一小包装开封后尽快用完,否则影响疗效。
7.蒙脱石散
散剂:每包3g。
用法:每次1g,每日3次。
副作用与注意点:本药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偶见便秘、大便干结。
四、建议
1.早产儿黄疸要积极治疗,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越容易发生低胆红素的胆红素脑病,且临床表现不典型。
2.早期新生儿黄疸在黄疸很重或光疗和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要及早转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换血。
3.如无白蛋白或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可输血浆,每次25ml静脉注射(100ml血浆含3g白蛋白)。
4.现不主张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早期不主张首先使用中药。因有些中药如茵陈类可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的结合位点,增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增加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的可能。新生儿黄疸后期或存在胆汁淤积时可考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