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肺癌
肺癌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lung cancer

中文别名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英文别名
primary bronchopulmonary carcinoma
概述

肺癌(lung cancer)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指的是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大城市中,肺癌的发病率已居男性肿瘤发病的首位。20世纪末,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死因中的首位。肺癌的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男性居多,但女性肺癌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加。 

病因学

肺癌的病因至今不完全明确,肺癌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大气污染、烹饪油烟、职业接触(包括砷、镉、铬、镍、石棉、煤炼焦过程、氡、电离辐射等)、饮食因素、遗传易感性、基因变异等。长期大量吸烟是肺癌的最重要风险因素,吸烟量越大、开始年龄越早、吸烟年限越长则患肺癌的危险性越高。 

发病机制

1.直接扩散

癌肿沿支气管壁并向支气管腔内生长,造成支气管腔部分或全部阻塞;癌肿可穿越肺叶间裂侵入相邻的肺叶;肺癌可突破脏层胸膜,造成胸膜腔种植转移;癌肿可直接侵犯胸壁、纵隔内其他组织和器官。

2.淋巴转移

淋巴转移是常见的扩散途径,小细胞癌和鳞癌较多见。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道,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然后到达肺门或隆突下淋巴结,或经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纵隔和锁骨上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在原发灶同侧,但也可以在对侧,即交叉转移。肺癌也可以在肺内、肺门淋巴结无转移情况下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为跳跃转移。

3.血行转移

小细胞癌和腺癌的血行转移,较鳞癌常见。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肺、骨、脑、肝、肾上腺。 

病理学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肺癌的分布,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传统上把起源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近,位置靠近肺门的肺癌称为中心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位于肺周围部分的肺癌称为周围型肺癌。

肺癌通常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由于小细胞肺癌在生物学行为、治疗、预后等方面与其他类型差别巨大,因此将小细胞肺癌以外的肺癌统称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目前肺癌病理学分类采用的是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修订的病理分型标准,其中较为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有以下几种:

1.鳞状细胞癌

与吸烟关系密切,男性占多数。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心型肺癌。鳞癌的分化程度不一,生长速度较缓慢,病程较长,肿块较大时可以发生中心坏死,形成厚壁空洞。通常先经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相对较晚。

2.腺癌

近年来发病率上升明显,已超越鳞癌成为最常见的肺癌。发病年龄普遍低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多为周围型,一般生长较慢,但有时在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相对较晚。

3.小细胞癌

与吸烟关系密切。老年男性、中心型多见。小细胞癌为神经内分泌起源,恶性程度高,生长快,很早可出现淋巴和血行转移。其对放射和化学治疗虽较敏感,但可迅速耐药,预后差。部分肺癌病例可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癌肿组织,如腺癌和鳞癌混合,非小细胞癌与小细胞癌并存等。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在治疗原则有很大的不同。小细胞肺癌远处转移早,除早期(T1~2N0M0)的病人适于手术治疗外,其他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而非小细胞肺癌则依据确诊时的TNM分期治疗(表2)。

表2 非小细胞肺癌分期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早期肺癌外科手术治疗通常能达到治愈效果。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是Ⅰ、Ⅱ期和部分经过选择的ⅢA期(如T3N1M0)的非小细胞肺癌。已明确纵隔淋巴结转移(N2)的病人,手术可考虑在(新辅助)化疗/放化疗后进行。ⅢB、Ⅳ期肺癌,除个别情况外,手术不应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除考虑肿瘤因素外,病人心肺等重要器官需有足够的功能储备以耐受手术。

肺癌手术方式首选解剖性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但由于肿瘤或病人耐受性因素,又有扩大切除和局部切除。扩大切除,指需切除范围不仅局限于一个肺叶的术式,如双肺叶切除、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肺动脉袖状肺叶切除术、一侧肺切除(全肺切除)、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和(或)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的全肺切除等。扩大切除的风险远高于标准肺叶切除,因此手术适应证的筛选宜谨慎。局部切除术,指切除范围小于一个肺叶的术式,包括肺段切除术和楔形切除术。其优点是手术风险低,但与标准的肺叶切除相比局部复发率增加,主要用于非常早期的肺癌和耐受不良的老年病人。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传统的开胸直视手术(经后外侧切口,胸部小切口等切口入胸)和胸腔镜手术(VATS)。VATS仅用1~3个1~3cm长切口,替代传统开胸直视手术的20~30cm切口,创伤小,恢复快,且效果好,已成为我国肺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术方法。

2.放射治疗

是肺癌局部治疗手段之一。对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全剂量放射治疗联合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模式;对有远处转移的肺癌,放射治疗一般用于对症治疗,是姑息治疗方法。一些早期肺癌病人,因高龄或心肺等重要器官不能耐受手术者,放射治疗也可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手术后放射治疗用于处理术后的切缘残留或局部晚期的病例。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小细胞癌对放射疗法敏感性较高,鳞癌次之。

3.化学治疗

肺癌的化学治疗分为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辅助化疗(术后化疗)和系统性化疗。肺癌的标准化疗方案是包含铂类药(顺铂或卡铂)的两药联合方案。方案的选择取决于病理类型和病人情况。身体耐受差也可选择单药化疗。辅助化疗疗程一般是4个周期。

4.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特有的和依赖的驱动基因异常进行的治疗称为靶向治疗。它具有针对性强、对该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轻。目前,在肺癌领域的得到应用的靶点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等。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肺腺癌病人群中,特别是女性、非吸烟者,EGFR基因突变比例超过50%,是最重要的治疗靶点。携带驱动基因异常的晚期肺癌病人接受靶向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时间远高于传统化疗,部分病人可长期生存。新一代靶向药物也在不断研发,覆盖更多的驱动基因,克服旧有药物的耐药,使病人获得更长的生存。

5.免疫治疗

主要针对抑制T细胞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及其受体(PD-L1)通路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可以纠正被肺癌细胞表达的PD-L1分子抑制的免疫反应,从而特异性杀伤肿瘤。可使少数晚期病人可获得远期生存。

其他治疗还有中医中药治疗。目前所有的各种治疗肺癌的方法效果均不令人满意,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肺癌病理类型、TNM分期和病人的心肺功能和全身情况以及其他有关因素等,进行认真详细的综合分析后再作决定,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 

护理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 临床护理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第1版,978-7-117-25239-3
外科学,第9版,978-7-117-26639-0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