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meniscal cysts
半月板囊肿是指关节滑液通过损伤的半月板蓄积在半月板包膜下或半月板内形成的囊肿。Ebne(1904)首先予以报道,据目前统计发生率为1%~20%。半月板囊肿常与水平撕裂相伴,偶有单纯囊肿而无半月板病损的报道。一般认为外侧多见,但也有人认为内外侧发生率相同,且多见于盘状半月板。典型的半月板囊肿为多房性,内壁衬有滑膜内皮组织。在膝部的囊性病变中,半月板囊肿是相对较少见的一种类型,随着MRI及关节镜检查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膝关节,对膝关节囊性病变的诊断有了进一步提高。
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半月板囊肿的形成多与外伤有关,尤其是1、2、4类囊肿。反复损伤或一次暴力损伤后,半月板层裂损伤缺损处有滑膜细胞被阻于其内,并有黏液分泌,逐渐增大后形成囊肿。理由:
(1)多发生于男性,尤其是年轻男性患者,原因是这类人群活动量较大而且剧烈,所以容易受伤。
(2)多发生于在活动中易于受伤的半月板体部。
(3)运动员、士兵、矿工等运动量较大的人群中多见。
(4)手术验证90%以上的半月板囊肿患者关节内可见明确的半月板损伤,尤其是层裂。
(5)手术中证实囊肿内可有血肿机化及囊肿附近有陈旧性机化血肿。
(6)半月板缝合术后出现半月板囊肿(各种缝合技术均有此种报道),是由于缝合时将滑膜细胞带入半月板中,加之后期运动形成囊肿。
其他原因还有先天因素、慢性感染等。
半月板囊肿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现有多种理论来解释半月板囊肿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创伤学说
认为创伤后引起半月板纤维性中断,局部渗出瘀积,且吸收缓慢,逐渐形成囊性小腔,随着渗液增加,囊肿则逐渐扩大;外伤后可能有滑膜细胞植入半月板内,滑膜细胞分泌黏液导致囊肿形成。经过对112例确诊病例分析后,Barrie发现在所有病例中,半月板撕裂处和囊肿之间都有通道连接,关节和囊肿间通过此通道进行滑液交换。囊肿液的生物化学分析也证实它类似于滑液,进而推断半月板囊肿的形成与半月板创伤后滑液经微小或较大撕裂流入半月板有关,这些通道基本是其水平撕裂。
2.退变学说
有人认为无半月板撕裂而形成的半月板囊肿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半月板中央退变,半月板边缘受到挤压损伤而形成。这种囊肿发生的部位更靠近半月板的边缘,远离存在病变但无撕裂的半月板体部。可以形成类似囊肿的结构,但组织学上与那些合并半月板撕裂的囊肿不同。
3.先天因素学说
该学说认为胚胎发育过程中,滑膜组织在半月板内局部残留,当该半月板受到创伤刺激后,滑膜细胞始分泌液体导致囊性膨胀,逐渐形成半月板囊肿。
4.手术创伤
许多学者认为半月板囊肿的发生还与手术创伤有关,手术创伤可能导致局部半月板包膜下或半月板内形成囊腔,逐渐演变成半月板囊肿。
半月板囊肿多发生在外侧半月板前外侧,内侧半月板相对较少。众多学者认为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外侧半月板边缘较厚,尤以中1/3部最为明显,所受压力及摩擦力较内侧大,因而外侧半月板容易遭受损伤。②半月板的解剖结构特点:半月板外周1/3的营养由血管提供,内2/3的营养由关节液的弥散提供,外侧半月板呈“O”型,较内侧半月板宽、厚,其中央的大部分是营养缺乏区,从而形成一个潜在的黏液样退变区。故外侧半月板易发生退行性变,从而使外侧半月板囊肿的发生率较内侧高。③因膝关节生理性外翻,使外侧受力较大容易导致外侧半月板损伤。④外侧半月板无坚强韧带与关节囊相连,活动度较大,易损伤变性。⑤外侧半月板边缘松弛,富有滑膜组织,是发生囊肿的主要结构。
1.按囊肿部位分
可分为半月板内囊肿、半月板旁囊肿和滑膜囊肿。其中以半月板旁囊肿最多见。
2.按囊肿性质分
有单房性囊肿和多房性囊肿。
大体解剖显示一个纤维肿块,断面可见大小不等的含胶体的囊腔,内容物与腱鞘囊肿相似,为黄色或黄褐色果冻样的黏稠液体,个别可见机化的血肿,甚至个案报道其中有游离体出现。囊肿可与半月板紧密相连或通过窦道与之相通。镜下甚至可见小的囊肿位于半月板内。囊肿绝大多数伴随半月板损伤,甚至有作者报道98%左右均为水平撕裂。囊肿可以压迫周围组织,压迫血管神经时会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甚至压迫股骨、胫骨。
(1)内侧半月板囊肿:由于内侧半月板体后部厚且宽大,在运动中易于受伤,故内侧半月板囊肿多见于体后部。囊肿可穿透后内侧关节囊,突出至内侧副韧带下方,或向后方突出,位于后交叉韧带后方的关节囊内。由于关节后方及后内侧限制结构少,囊肿可长得较大,且无临床症状。
(2)外侧半月板囊肿:位置变化较多,由于外侧半月板前体部在关节屈伸活动时可有1.1cm左右的活动度、容易损伤,故前外侧的半月板囊肿多见,又因浅层有强韧的髂胫束覆盖,关节囊紧张,故较小时即明显突出引起症状;体后部囊肿亦常见,多位于外侧副韧带下方、腘肌腱前侧;后角囊肿少见。但有个案报道外侧半月板囊肿压迫腘动脉导致下肢缺血,还有因囊肿压迫腓总神经导致垂足的报道。
(一)X线检查
X线片上半月板囊肿的常无明显阳性发现,未治疗的较大囊肿可能侵蚀关节软骨下的胫骨髁,从而使X线片上发现局部骨质缺损。
(二)MRI
可清楚地显示囊肿及任何半月板的伴随病变。半月板囊肿典型的MRI表现为:半月板外缘与关节囊之间或半月板内圆形或卵圆形囊性改变(见图1)。T1WI为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为明显高信号,外缘边界较清楚,内缘常与半月板撕裂处相连,囊肿部分呈大小不等结节状改变,尤其多见于较大的突向关节囊外的半月板囊肿(见图2)。T2WI有时见囊肿内呈分隔及分层征象,结合临床,考虑与囊肿内出血有关,血液比重较大故沉积在下方,上方为低比重液体,故呈长T2信号改变;下部混有血红蛋白,能够增强T2弛豫时间,使T2缩短从而抵消低蛋白液的T2延长,故呈等T2信号改变。

图1 可见半月板外缘与关节囊之间的囊肿

图2 可见较大的突向关节囊外的多房性囊肿
一、治疗与康复
半月板囊肿一旦确诊,大多需要关节镜下或开放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囊肿内注射或抗炎药物治疗以及理疗等,仅能暂时缓解症状,疗效多不显著。目前直视下开放手术或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囊肿所采用的术式多根据具体病情而分为三种:①对单纯囊肿,直接行囊肿切除减压,修补半月板边缘;②对囊肿并小的半月板撕裂,直视或镜下行限制性半月板切除术,而后行囊肿减压;③对囊肿并半月板撕裂,直视或镜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而后行囊肿减压,必要时行半月板全切术。
(一)关节镜治疗
1.关节镜下单纯囊肿切除术
(1)操作方法:详细的MRI检查及术前、术中关节镜检查膝关节,半月板表面和关节囊附着部外观相对正常,可以诊断单纯囊肿,则采用关节镜下单纯囊肿切除术。术中直接在囊肿上做一个小外侧切口,仔细分离,切除边缘囊肿。偶尔囊肿蒂部与半月板蜕变边缘相通。需切除蒂部并对半月板边缘组织床进行刨削清创,把蜕变部位切成一个血管长入的通道,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将半月板边缘仔细缝于关节囊的半月板滑膜连接部。
(2)术后处理:术后弹力绷带包扎,鼓励患者早期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1周后CPM机辅助膝关节功能锻炼,开始0°~30°,后逐渐增加角度,手术后4周可部分负重下地行走,6周后可完全负重行走。
2.关节镜下囊肿切除、半月板撕裂部分切除修补术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应用膝关节镜下囊肿切除、半月板撕裂部分切除修补的方法治疗半月板囊肿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案。该方法近、远期疗效均较好,可最大限度保留半月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而且诊断准确性高。
(1)操作方法:①距半月板边缘2~3mm的滑膜上分离囊肿而不是紧贴半月板;②半月板囊肿为假性囊肿,自囊肿内部清除黄色或棕色或血性胶胨样黏液,刨削切除假膜;③注意多房形成勿遗漏;④在滑膜下对半月板边缘刨削清理形成新鲜创面;⑤囊肿切除后半月板边缘游离大于1cm者行垂直缝合修复半月板,关闭残腔。
(2)术后处理:术后处理主要根据半月板撕裂蜕变的大小和范围而定,如果蜕变较小,术后即可0°~90°的范围锻炼,允许术后立即触地负重,术后6周可完全负重下地;若蜕变较大可膝关节伸直位固定4周,随后开始0°~90°的范围活动,术后6周部分负重活动,术后8周完全负重行走。
(二)传统开放性手术
对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半月板囊肿一直存在争议。由于半月板囊肿较少见,国内报道不多,在关节镜等微创技术成熟前,基本上为直视下开放手术治疗,手术方案多根据囊肿病变范围决定手术方式:单纯囊肿切除术、囊肿并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囊肿并半月板全切术,效果有时不甚理想。单纯囊肿切除术术后易复发。为避免复发,多合并半月板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手术,但半月板具有传递负荷、吸收震荡、关节润滑、关节营养、关节稳定和本体感觉等重要功能,切除后将导致膝关节退行性改变,远期疗效不佳。故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成熟,现已较少应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本病。
二、述评
月板囊肿属少见病种,多与膝部创伤及半月板损伤有关,常见于成年人,局部表现为膝关节的肿胀、疼痛,半月板周围可触及光滑肿物,随半月板而活动。近年来,随着MRI等检测手段的普及,该病的发现率较前明显提高,因该病非手术治疗及开放手术治疗的效果欠佳,关节镜下治疗成为首选。该病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延迟治疗常导致膝关节关节软骨及半月板蜕变加速,甚至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三、难点与对策
(一)诊断困难
因半月板囊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且MRI检查在我国仍然是十分昂贵的检查,所以半月板囊肿常常得以漏诊;并且在一些罕见的病例中,较大囊肿可从后方腘窝处显露,此时经验欠丰富的医生易误诊为腘窝囊肿。所以对怀疑为半月板囊肿的患者应尽量检查MRI,并对MRI片进行仔细研读,以期得到正确的判断。
(二)治疗困难
该病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非手术治疗多只能缓解症状,而对病程的发展不能产生有效的阻滞,而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术后易复发,疗效欠佳,无条件开展关节镜治疗的医院应积极输送病人到上级医院或可行关节镜治疗的医院进行救治,以免使该病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救治。
(三)关节镜下注意事项
若病人症状出现的时间短,半月板表面和关节囊附着部外观可能相当正常,若不仔细查找,常找不到病灶所在;因囊肿有时多房形成,有时术者疏忽而导致术后发现有遗留的囊肿未予切除。因此术前应仔细研读MRI片,判定病灶所在,术中认真查找,对于多房形成的囊肿应多次检查,直到确定无囊肿遗漏后才结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