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cute bacterial cystitis

中文别名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

概述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acute bacterial cystitis)女性多见,且25%~30%的病人年龄在20~40岁。因女性尿道短而直,尿道外口畸形常见(图1),会阴部常有大量细菌存在,只要有感染的诱因存在,如性交、导尿、个人卫生不洁及个体对细菌抵抗力降低,都可导致上行感染。很少由血行感染及淋巴感染所致,男性常继发于其他病变,如急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包皮炎、尿道狭窄、尿结石、肾感染等。也可继发于邻近器官感染如阑尾脓肿。致病菌多数为大肠埃希菌。

图1 女性尿道外口正常解剖及畸形

(1)正常解剖(2)处女膜伞(3)尿道口处女膜融合

流行病学

本病多见于女性,且25%~30%的患者年龄在20~40岁。因女性尿道短而直,会阴部常有大量细菌定植,且尿道外口常有处女膜伞、尿道口处女膜融合等解剖异常。男性婴儿发病率亦高,尤其是未行包皮环切者。而在儿童及青壮年中男性的发病仅为女性的1/10。老年男性常继发于急性前列腺炎,女性继发于阴道萎缩。若存在感染诱因,如性交、导尿、个人卫生不洁及个体对细菌抵抗力下降时,均可致上行感染。男性多继发于急性前列腺炎、肾脏的感染、泌尿道结石、尿道狭窄或由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尿残留所致。亦可继发于邻近器官感染,如阑尾周围脓肿及附件炎。 

病理学

浅表膀胱炎症多见,以尿道内口及膀胱三角区最明显。病变仅累及黏膜、黏膜下层,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片状出血斑、浅表溃疡或脓苔覆盖。显微镜下见多数白细胞浸润。炎症有自愈倾向,愈合后不遗留痕迹。若治疗不彻底或有异物、残余尿、上尿路感染等情况,炎症可转为慢性。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多饮水,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减少对尿路的刺激。并可用颠茄、阿托品、地西泮,膀胱区热敷、热水坐浴等解除膀胱痉挛。

抗菌药物应用,选用复方磺胺甲唑、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药物。近年,对于女性无并发症的单纯性膀胱炎,可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首选3日疗法,对于症状持续1周或更长时间者以及可能具有复杂因素的病人可选用7日疗法。

绝经期后妇女经常会发生尿路感染,并易反复感染。雌激素的缺乏引起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和致病菌的繁殖增加常是感染的重要因素。雌激素替代疗法以维持正常的阴道内环境,增加乳酸杆菌并清除致病菌,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预防

患者宜多饮水,保持足够尿量。女性患者应保持会阴部清洁。性交后排尿,必要时服药预防。有膀胱输尿管反流者宜分2~3次将膀胱尿排尽。绝经后妇女可于阴道内放置小量雌激素,降低阴道内pH值以减少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积极治疗诱发泌尿道感染的疾病,如慢性前列腺炎、泌尿道梗阻、结石及妇科疾病。

部分反复感染的患者可口服低剂量的抗菌药物来抑制细菌尿及保护肾功能,口服大肠埃希菌免疫活性组分亦有防止感染复发的作用。

下尿路感染的预防口服用药:①首选:甲氧苄啶100mg每晚1次(小孩:1~2mg/kg)或呋喃妥因50~100mg,每晚1次(儿童:超过3月,1mg/ kg);②次选:头孢氨苄 250mg,每晚1次(小孩:125mg 1次/晚)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50mg,每晚1次(儿童:125mg每晚1次)。 

来源
实用传染病学,第4版,978-7-117-21942-6
外科学,第9版,978-7-117-26639-0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