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ulcerative colitis

中文别名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英文缩写
UC
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直肠及结肠慢性弥漫性炎症性疾病,95%的病例累及直肠并以对称、环周及连续性方式向近端延伸,累及部分或全结肠,病变主要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排便紧迫感及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

流行病学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近年来我国UC患病率明显增加,以轻中度病人占多数,但重症也不少见。

病理学

病变往往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重症者可累及全层。活动期可见固有层充血水肿,伴急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杯状细胞黏液耗竭、上皮细胞坏死和溃疡形成。慢性期隐窝结构变形呈分枝状伴隐窝减少,隐窝基底和黏膜肌层间隙增宽,伴基底部浆细胞浸润和多发淋巴样聚集、帕内特细胞化生。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和生化检查

广泛或严重病变患者可见贫血、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急性重症患者可出现低钾血症、低白蛋白血症和一过性转氨酶异常,持续性碱性磷酸酶升高需警惕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2.粪便检查

活动期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隐血试验阳性。粪乳铁蛋白或钙卫蛋白增高,可作为疾病监测的指标。

3.免疫学检查

UC患者抗中性粒细胞核周抗体(anti-antineutrophilic perinuclear antibody,pANCA)阳性率为 55%~70%,CD患者pANCA阳性率为5%~10%,特异性差,目前尚不支持血清抗体作为诊断或预后的依据。

(二)内镜检查

对便血、腹泻、腹痛等临床疑诊患者,内镜检查对本病诊断最有价值,急性重型者应暂缓进行或酌情检查至乙状结肠,以防穿孔。严重程度可参考Mayo内镜评分。

(三)影像学检查

钡剂灌肠已很少应用,可表现为黏膜粗糙呈细颗粒样改变,肠壁充盈缺损可为炎性息肉或肿瘤性息肉及癌变。慢性病变者呈铅管样。重型患者应暂缓检查。CT和MRI可辅助了解整个结肠情况,多表现为轻度非特异性肠壁增厚,呈连续性。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疾病评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活动期少渣饮食能减少排便次数。全肠外营养适用于重症患者及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者。严重结肠炎时禁用止泻剂与解痉剂。低钾血症和解痉剂可诱发巨结肠。

(二)治疗常用药物

1.5-氨基水杨酸制剂(5-aminosalicylic acid,5-ASA)

包括传统的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ASP)和不同制剂的美沙拉嗪,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活动期予3~4g/d,维持期2g/d。SASP在结肠内被细菌分解为5-ASA和磺胺,长期服用SASP者需补充叶酸,并关注磺胺类药物相关副作用。5-ASA具有肠黏膜局部抗炎作用,常用制剂有前体药奥沙拉嗪(偶氮二聚体)和巴柳氮(偶氮异二聚体),在结肠内分解为5-ASA起效;pH依赖包衣制剂在回肠末端pH 5~7时溶解释放,大部分在结肠释放;时间依赖型制剂起效范围从远端空肠至结肠。5-ASA肛栓剂和灌肠剂治疗局部黏膜内药物浓度高,尤其适用于溃疡性直肠和左半结肠炎,不良反应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几十年来沿用混合配方(曲安奈德40mg,柳氮磺吡啶2g,锡类散1支,利多卡因0.1g,生理盐水100ml)保留灌肠,起效快,便血常在1~3天内消失。

2.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中至重度UC及5-ASA无效的轻至中度病变,无维持缓解作用且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多。常用泼尼松0.75~1mg/(kg•d),起始需足量,起效后逐渐减量;病情重者可予静脉甲基泼尼松龙。

3.免疫调节剂

适用于激素依赖和激素诱导缓解后5-ASA维持疗效不佳的患者,具体用法及不良反应见前。目前,甲氨蝶呤用于UC无足够证据。环孢素(cyclosporin,CsA)适于重症UC且激素无效者,2~4mg/(kg•d),1周内快速起效。临床症状缓解后可改口服[4~6mg/(kg•d)]并逐渐转为硫唑嘌呤维持。用药期间需监测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下降、肝肾功能损害和神经毒性等)。他克莫司与CsA同为钙磷酸酶抑制剂,可有效诱导激素依赖的UC缓解和维持缓解。

4.生物制剂

主要适用于经激素及免疫调节剂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抗TNF抗体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生物制剂,用法同前。维得利珠单抗特异性作用于肠道黏膜,感染不良反应较低,能有效诱导缓解激素无效或抗TNF无效的患者;研究发现维得利珠单抗治疗中至重度活动性UC的临床和内镜下缓解率均显著高于阿达木单抗。

5.益生菌

为肠道防御系统构建正常肠道菌群,一些研究提示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对维持UC缓解有效。仍需多中心RCT来证实其在UC治疗中的作用。

其他尚有白细胞吸附术、粪菌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或难治性UC的报道,仍需严密谨慎的研究。

(三)治疗原则和方案选择

尽早控制疾病的症状,维持缓解,促进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和掌握手术治疗时机。

直肠炎选择5-ASA栓剂治疗,联合口服5-ASA疗效优于单用口服者,局部激素适用于局部5-ASA治疗无效者。局部泡沫剂和灌肠剂用于治疗左半结肠炎。广泛性结肠炎口服5-ASA联合栓剂或灌肠剂治疗可提高疗效。急性重度UC首选激素,若甲基泼尼松龙40~60mg/d静脉滴注3~5天症状无好转时,排除继发感染后,改为CsA或生物制剂治疗,同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和病情监测,必要时手术切除。

(四)手术治疗

内科积极治疗下无效的重度UC,特别是大出血、中毒性巨结肠需急诊手术治疗。合并穿孔者死亡率达15%,需急诊手术切除全结肠并行回肠造瘘,以后再行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 内科医师应对手术有充分的认识,与外科医师保持密切联系,掌握手术时机。

(五)肿瘤检测

广泛性UC发生肠癌的概率比一般人群增高5%~10%。建议起病8~10年开始每1~2年1次结肠镜检查,伴发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需每年行结肠镜检查。随机取样活检如发现高度异型增生,建议手术切除全结肠;平坦黏膜上的低度异型增生可行全结肠切除或3~6个月随访,仍有异型增生则行全结肠切除。

来源
内科学(第9版),第1版,978-7-117-26541-6,2018.07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内科学 消化内科分册,第1版,978-7-117-20664-8,2015.11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