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腰椎棘上韧带损伤
腰椎棘上韧带损伤
概述

腰椎棘上韧带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均可导致棘上韧带受损。该病的临床特点是腰背中线痛,可扪及隆起的压痛结节。采用针刀术治疗,通常一次可愈。

病因和病理

慢性劳损是主要的病因,长期弯腰工作,棘上韧带处于弯曲脊柱的凸面,受牵拉张力产生多次小的损伤,日久,棘突顶部上下缘的附着部出血、水肿等改变会逐渐机化而形成粘连、结疤、挛缩,压迫了脊神经后支的内侧分支,因而产生顽固性疼痛。急性外伤时可产生撕裂声与撕裂感,局部可见肿胀、皮下淤血,日久机化、结疤。

发病机制

棘上韧带损伤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两类,从力学上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慢性劳损三种。

1.直接暴力:棘上韧带位于棘突的最表层,腰背部受到直接打击,如石块、木棍、铁棒等击伤时,棘上韧带首先断裂。伤处多为开放性,亦可因钝性打击而为闭合性,可合并其他组织损伤,如棘突及棘间韧带等。这种损伤虽较重,但比较少见及损伤局限。

2.间接暴力:间接暴力损伤机会远较直接暴力多,如高处坠落时足臀部着地,胸腰段脊柱突然过度前屈;或弯腰用力搬物时下位椎骨突然后伸,都可造成棘上韧带超限牵拉而断裂。也可伴有相邻组织损伤,如椎体压缩骨折、棘间韧带断裂或棘突骨折,损伤多较直接暴力广泛。

3.慢性劳损:长期弯腰工作者(如坑道工人),弯腰背物,棘上韧带牵拉或磨损,致局部出血、渗液,修复后瘢痕组织形成,有的可形成滑囊炎。胶原纤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小血管壁增厚,软组织内神经变性及钙盐沉着。

局部解剖

棘上韧带起于枕外隆突,向下达腰4棘突(73%)或腰3棘突(22%),只有5%止于腰5棘突,腰5、骶1棘突无棘上韧带。第七颈椎棘突以上部分称为项韧带。棘上韧带在腰部最发达。棘上韧带深层纤维连接相邻棘突,中层连接3个,表层连接3~4个棘突。韧带坚韧,其作用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腰前屈时,棘上韧带位于腰背弧的最外层,应力最大、最易受伤。棘上韧带及两侧邻近组织有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 体位 俯卧位。

2. 定点 棘突顶上或棘突上、下缘骨面上的压痛点。可在多个棘突上定点。

3. 皮肤常规消毒,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铺无菌巾。

4. 定向 见针刀操作。

5. 针刀操作

(1)棘突顶上点:在棘突顶点上进针刀,刀口线和脊柱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面垂直进针刀,达棘突顶部骨面行纵横疏通剥离。

(2)棘突上缘点:如痛点在棘突上缘,当针刀到达棘突顶后,使针刀体和下段脊柱呈45°角,紧贴骨面做纵横疏通剥离。

(3)棘突下缘点:针刀亦先达棘突顶,然后使针刀体向上倾斜45°角,再斜刺深达4~5mm,在棘突顶上的下角的骨面上,行纵行疏通和横行剥离1~2下。如遇韧性结节则纵行切开即可。

术毕,针眼贴创可贴。

6. 手法操作 病人站立位,让病人做躯干的屈曲动作,尽量屈曲到最大限度,然后医生在背部加力,帮助病人屈背弯腰,反复2~3次。

注意事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针刀临床ABC,第1版,978-7-117-20094-3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